【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設以及運行管理中,水庫移民好壞將直接影響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為了做好庫區移民安置工作,必須對庫區移民環境容量進行科學分析。對此,本文首先對移民環境容量進行了介紹,然后對水庫移民環境容量分析原則進行了分析,并結合上水水庫工程實際情況,對移民環境容量分析要點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上水水庫;移民;環境容量
1、引言
現如今,社會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做好水庫移民安置工作,能夠為水庫移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對庫區安置區進行環境容量分析是做好水庫移民安置工程的關鍵,因此,對水庫工程移民環境容量進行詳細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移民環境容量概述
移民環境容量就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時期內,在保證自然生態向良性循環演變,并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的條件下,按擬定的規劃目標和安置標準,通過對該區域自然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后,所確定的該區域經濟所能供養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數量。環境容量一般分為兩部分,即現實的環境容量和潛在的環境容量。現實的環境容量是考慮移民安置的主要依據,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潛在的環境容量是指靠一定的投入,開發資源內部潛力的擴大環境容量。因此在移民安置的環境容量分析中,首先要考慮現實的環境容量,在保證移民有基本土地的基礎上,結合土地土質、單產、自然資源條件等分析論證,確定移民安置容量。
3、水庫移民環境容量分析原則
3.1 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對庫區移民環境容量進行分析研究過程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僅需要考慮當前原有居民以及移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未來原有居民以及移民的生活狀況,盡量確保原有居民以及移民生產生活水平高于原有水平。
3.2 系統原則
(1)綜合考慮水利工程建設淹沒影響區與移民安置區,同時,還需要考慮原有居民以及移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2)對庫區現有的耕地環境、土壤條件以及自然資源環境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3)綜合考慮移民安置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在移民安置過程中,對區域內的各類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
3.3 全民參與原則
庫區移民環境容量綜合性較強,且復雜程度比較高,涉及當地社會經濟生產狀況以及自然環境狀況。在庫區移民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政府、技術專家等工作人員,往往無法了解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因此,為了確保水庫移民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需要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加強溝通交流,優化資源配置。
4、上水水庫工程移民環境容量分析
4.1 工程概況
上水水庫總庫容1150萬m3,正常蓄水位881m,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1070萬m3,樞紐工程規模為中型,工程等別為Ⅲ等。大壩樞紐主要由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壩身溢洪道、壩身取水口及放空兼沖砂底孔組成。此外還布置有施工營地、工區、臨時公路、1#、2#渣場、石料場、上下游圍堰、沙石料加工系等。灌區主要由干、支渠及渠系建筑物組成。其中總干渠17.822km,五龍干渠38.675km(含龍塘倒虹管),新民干渠13.317km,水源支渠4.753km、復興支渠5.818km(含茅栗倒虹管)、尚嵇1陡渠9.079km(含高榜倒虹管),另有水草壩抽水站(含高壓水池)、沙塘廟抽水站。
4.2 環境容量定性分析
經調查,種植業是當地經濟的主要支柱,故上水水庫農村移民安置應遵循這一實際情況,在人均收入比重中,農業收入占較大的比例,從移民的收入來源來看,農業、林業占收入的53%,說明當前移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仍然較高。從移民自身的素質分析,農村移民文化程度偏低,與集鎮,城鎮的差距較大。從移民的技術能力、創新水平分析,工程涉及的農村移民,主要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技術水平低下,創新能力較差,通過短期的培訓,轉入二、三產業的難度較大。依據上述分析,上水水庫涉及的移民總體上通過農業途徑安置。
4.3 環境容量定量分析
農業安置的首要問題是落實耕地資源,針對這一情況,根據庫區的實際情況展開耕地的容量調查,主要對可流轉的耕地進行調查,以戶為單位進行調查。耕地的來源主要是農轉非、婚出、死亡、從事有穩定收入等對耕地依賴較小的農戶調劑出的耕地,以及國有閑置耕地。以耕地對農業人口的承載力為依據,以組為單位進行分析,按照該組現有耕地數量和愿意流轉耕地數量以及需要容納的移民數量,計算實際流轉耕地數量。
4.4 水庫淹沒影響區移民安置環境容量
本項目水庫淹沒區涉及遵義縣三岔鎮蘇山村上水組,慶遠居委會的柏香臺組、高峰組、何豐組、堅強組、金竹林組、民主組、前進組、齊心組、新寨組和營上組11個組以及監獄。總淹沒土地面積0.7147km2(陸地面積0.6693km2,水域面積0.0454km2),其中耕地721.66畝(其中水田544.25畝、旱地164.49畝、大于25°旱地12.92畝),園地0.9畝。經查,三岔鎮原有耕園地61292.25畝,扣除淹沒影響后,還剩605750.59畝,征收耕園地面積占原有耕園地面積比例為1.18%,人均減少0.02畝,下降幅度不大。
(1) 蘇山村上水組
該村淹沒影響只涉及上水組,共計6.68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136.5畝的4.89%,由于受影響程度較低,采取一次性調補進行安置。
(2) 慶遠居齊心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0.43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858.8畝的0.05%,由于受的影響微乎其微,采取一次性調補進行安置。
(3) 慶遠居何豐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47.44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442.71畝的10.72%,擬在村內流轉耕地安置,具體安置到慶遠4組。
(4) 慶遠居前進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156.12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381.52畝的40.92%,擬在村內流轉耕地安置,具體安置到慶遠3組、齊心組和田家灣組。
(5) 慶遠居高豐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5.67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221.77畝的2.56%,由于受影響程度較低,采取一次性調補進行安置。
(6) 慶遠居堅強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259.75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297.1畝的87.43%,擬在鎮內流轉耕地安置,具體安置到臨近的紅星村的后壩組、紅綢林組、大瓦房組、中間屋組、向春堡組。
(7) 慶遠居民主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162.81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167.18畝的97.39%,擬在鎮內流轉耕地安置,具體安置到臨近的紅星村的斑竹林組、賈家寨組、和沙子組。
(8) 慶遠居營上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27.74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165.82畝的16.73%,擬在鎮內流轉耕地安置,具體安置到臨近的紅星村的楠木林組。
(9) 慶遠居柏香臺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13.49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159.56畝的8.45%,擬在組內流轉耕地安置。
(10) 慶遠居金竹林組
該組受淹沒影響耕地42.75畝,占該組原有耕園地面積156.9畝的27.25%,擬在鎮內流轉耕地安置,具體安置到臨近的紅星村的大石橋組。
4.5 樞紐工程建設區移民安置環境容量
本項目樞紐工程區涉及遵義縣三岔鎮蘇山村的上水組和慶遠居委會的新寨組。上水組現有農業人口99人,現有耕地136.5畝(均為小于25°旱地),人均耕園地1.379畝。征收耕地4.92畝,征收影響耕地比例為3.6%,同時該組也被庫區淹沒了6.68畝耕地,考慮疊加影響后,剩余耕地為124.9畝,人均耕地仍有1.26畝,累計征收耕地面積占原有耕園地面積比例為8.5%。新寨組現有農業人口70人,現有耕園地148.05畝(均為小于25°旱地),人均耕園地1.53畝。征收耕地1.53畝,征收影響耕地比例僅為0.03%。因此,對這兩個組因損失耕地需進行生產安置的人口僅考慮組內一次性調劑耕地安置。
4.6 灌區移民安置環境容量
本項目灌區涉及遵義縣三岔、團溪、尚嵇、新民、茅栗5個鎮13個村。共永久征收土地685.68畝,其中永久征收水田134.20畝,旱地289.83畝,果園0.49畝。因灌區征地為線性,涉及到農戶較多,征地比例在0.00%~15.22%之間,人均耕地減少在0.001~0.17畝之間,征地后對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影響不大,因此灌區均考慮組內一次性調劑耕地進行生產安置。
4.7 安置區移民安置環境容量
安置區的環境容量是以村、組為單位進行分析,根據該村現有耕園地,在扣除25°坡耕地及流轉出耕園地后剩余耕園地能容納農業人口的數量。
早2011年6月,三岔鎮人民政府就已開始組織對轄區內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意向調查,調查方法為分別對集體、農轉非、丟荒、死亡、從事有穩定收入的其它職業等幾種原因的農戶進行入戶耕地流轉意愿調查。
2011年年底,隨著實物調查的正式啟動,又采取了發放調查表和個別走訪的形式再次予以調查。2012年4月,經過比選以及群眾意愿,明確了作為移民安置區,隨后又針對安置區涉及組的耕園地占有量、人均耕園地面積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進行調查,參照安置區人均耕園地水平,按人均耕園地1.08~1.86畝進行配置,共需751畝(生產安置移民597人,其中8人采取一次性調劑耕地安置,186人村內流轉耕地安置,403人鎮內出村流轉耕地安置)。據查,移民安置區現有耕地面積61292.25畝,愿意流轉耕地面積1030畝,占原有耕園地面積的1.68%。
根據對安置區耕園地占有量及人均收入水平,參照淹沒前人均耕園地和安置區人均耕園地水平,按人均耕園地1.08~1.86畝進行配置,共需751畝,按此配置,可滿足上水水庫移民生產安置需要。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水利工程艱澀中,移民安置工程的基礎是正確的環境容量分析,因此,為了促進水庫移民安置區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對移民環境容量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移民環境容量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實際生產力、生產技術等具有很大關聯,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區域實際情況對移民環境容量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設水平,促進庫區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建東.關于三峽水庫移民環境容量的反思[J].人民長江,2011(S2):180-184.
[2]韓嬌.同沙水庫水環境容量分析[J].河南科技,2013(07):180-181.
[3]陳煒,羅華兵,黃璇.流溪河水庫水環境容量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11):34-39.
作者簡介:周亮 男 (1974.7—) 漢族 湖南人 本科學歷 高級工程師 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環境保護規劃設計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