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鄉鎮現階段水務管理基本情況,水務事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云南省漾濞縣順濞鎮實際,對基層水務管理進行分析思考,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順濞鎮;水務工作;現狀及發展;建議
序言
水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不可替代,不能用高科技合成的必備物質,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生產之源。21世紀以來,人類面臨著人口、資源和環境等三大問題的挑戰,水資源成為戰略資源越來越突現出重要。如何做好21世紀水務工作,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上是框架,下是基礎”,作為水利最基層的鄉(鎮)級水務管理工作是水利事業發展的基礎,只有扎實作好基礎工作,全國水務框架體系才能穩固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現就云南省漾濞縣順濞鎮水務現狀情況進行調研,形成此調研報告。
1、基層水務工作基本情況
云南省漾濞縣順濞鎮位于漾濞彝族自治縣西南部,東領巍山縣,西連本縣太平鎮,南與龍潭鎮、瓦廠鎮接壤,北與平坡鎮,蒼山西鎮山水相依。320國道線和大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35公里,離下關38公里。國土面積13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99.7%,最高海拔3235.8米,最低海拔1270米,地勢北高南低,下轄順濞村、小村村、哈臘左村、新村村、瓦窯村5個村民委員會,53個村民小組,84個自然村,居住著彝、白、回、苗、傈僳、哈尼、阿昌等8個少數民族,2015年末全鎮總人口1787戶6170人,其中農業人口5882人占95.33%,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貧困鎮,2015年末全鎮耕地面積14381畝,其中旱地13311畝,水田1070畝,水田僅占總耕地面積的7.44%,人均占有耕地2.44畝。全鎮現有水利設施保障性差,水利化程度極低。近年來在招商引資的大力宣傳下,順濞鎮成為全縣乃至全州工業容量最大的鄉鎮之一,是全省210個工業型特色小鎮之一,工業的發展使全鎮流動人口大幅增加,鎮內平均常住人口約計8000余人。2015年,全鎮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0052萬元,財政總收入392萬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00萬元,人均純收入7758元,糧食總產量335萬公斤。
1.1 水務管理體系主體現狀及存在問題。
順濞鎮鄉級水務管理主體經過近30年的發展演變,現在以順濞鎮水務站的形式存在,它隸屬于順濞鎮人民政府,在縣水務局和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開展轄區水務管理各項具體工作。現有從業人員3人,其中水利專業大專學歷1人,現有水利中職職稱1人,初級職稱2人。單位主要負責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水利、水土保持的方針、政策、法規。統一管理使用當地水資源。負責本鎮小型水利、水土保持和人畜飲水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完成水利年度的統計工作。負責小型水利、人畜飲水和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組織施工和竣工驗收,協助當地政府組織農田水利建設,安排勞動積累工的使用,積極參與抗旱、防汛、搶險等工作。組織督促檢查各項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做好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小型水利、人畜飲水和水土保持的工程檔案,負責組織對工程設施和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協助制定保護小型水利、人畜飲水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鎮規民約,及時處理破壞上述設施和違反水資源保護有關規定的事件。普及、推廣小型水利、人畜飲水和水土保持的科學知識,先進經驗。30年來,順濞鎮水務站從業人員圍繞上述職責、任務開展工作。對轄區水利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但隨著改革開發步伐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就順濞水務基層體系,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主要有:一、由于基層工作的特困性,從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專業型人才少,進修培訓機會不多,使得基層水利從業人員水平總體欠佳。二、近年來,國家對水利建設側重于工程建設,對基層水利管理設施和硬軟件建設幾乎不投入,使基層水務管理辦公及服務硬軟件系統跟不上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嚴重制約了水務工作的快速發展歷程,特別是農業山區鎮尤為突出。
1.2 水務管理業務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鄉級基層水務管理涉及水資源開展利用、水工程建設管理、水土保持技術推廣,水害災害防御及治理和區域近期和遠期水利發展規劃等諸多方面水務工作。現就綜合分析如下:
順濞鎮屬亞熱帶和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干旱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以致降雨稀少,濕度小,光照充足,氣候干燥;5月至10月受熱帶海洋氣團控制,氣候溫暖濕潤,多陰雨。境內高山林立,峻嶺從生,地勢起伏大,境內有順濞河、漾濞江、磨房河、阿尼臘河、大利市溝、西扎臘溝等6條較大河流和約計25條支溝、干箐溪流,均屬瀾滄江流域。所有河溪均屬山區河流,由于產水主要靠汛期降雨,因此,所有河溪均形成干季少水或干枯,汛期洪水泛濫成災的狀況,防汛及水土流失形式十分嚴峻。
鎮內地形起伏大,以至氣溫和降雨呈垂直分布,使得熱量和降雨的分布因海拔而異,表現為高山冷涼濕潤,低谷暖熱干燥的狀況,立體氣候十分顯著,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60毫米,多年平均氣溫16.4℃,最熱月平均氣溫21.4℃,最冷月平均氣溫8.6℃,年平均日照數為2219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日數252天。鎮內水資源較豐富,但地域和空間分布不均。
順濞鎮的水資源總體調度管理為鎮水務站在鎮人民政府和縣水利局領導下開展工作,所有現存水利工程主要以村規、民約方式由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自行管理。水源地保護措施制定完善的較少,在水源地砍伐,放牧等仍然存在,難以保證水源和水利工程的安全,持續利用。
2、扎實推進水務基層建設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2.1 基層水務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的思路。
鄉級水務站所由于承擔著轄區內水行政管理、水利工程技術服務、防汛抗旱、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利發展規劃等諸多涉水事務。要做好這些工作就必須擁有一支全方位,高素質、懂業務的基層水利隊伍。由于現實有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的現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高自身建設:一、加強思想教育、統一職工思想,使每位從業人員認清形勢,了解水利,愛上水利,樹立愿為水利事業奉獻余生的信念。二、加強培訓交流力度,縣水務局應定期不定期組織基層水務工作人員參加培訓,鼓勵在職人員通過自學或函授等多種方式學習水利,提高在崗人員業務水平。三、水利主管上級各部門應盡力為基層水務人員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設置方面給予照顧和幫助,使基層水務工作人員有盼頭,有信心在基層從事水利工作。四、今后應加大基層水務工作服務環境建設,特別是辦公環境、信息化配置建設,這不僅代表一個國家水利系統在基層農民群眾中形象問題,還能加強基層水利工作實現信息共享,快速提高職工素質的同時,有利于規范規劃文本和其它工作質量。
2.2 水務管理思路及對策。
當前,加快水務政策改革與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央、省、州、縣各級都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項目,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小水電開發利用、小流域規劃治理、山洪災害防御、“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等項目。加快水務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充分認識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搶抓機遇,銳意創新,扎實工作,努力開創順濞水務事業的發展新格局十分必要和可行。
總體思路:基層水務工作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路子,堅定不移地推進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努力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問題,確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按照新時期水利建設發展的要求,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要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提高水的安全保障程度,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供水利支持和保障。二是通過進一步轉變水務管理模式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進一步轉變水管理模式、節約為本、治污優先、優化配置,科學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
工作方案:首先加強水源工程建設,打好農田水利基礎,由于地處山區峽谷,大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設缺乏環境,加強現有水源建設,劃定水源林保護范圍。規范取水許可制度和保護現有工程取水源頭不受破壞和污染是當前和今后水務工作的重點。其次,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重點做好引水溝渠建設、農村人畜飲水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山箐、山泉、大小河溪的水源,大力興建復修小壩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溝等小型水利工程。在條件允許的地區推廣管道低壓噴滴灌技術,減少水資源損失,提高利用率。切實解決好廣大山區群眾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問題,重點在“五小”水利建設上取得突破。再次,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促進人水和諧。水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基礎性戰略性的經濟資源。 要在確保水土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管好用好水土資源。要完善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繼續推進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方案論證和環境影響評價預審,大力加強河道管理,切實當好轄區河流代言人,加強采砂許可管理,規范砂石資源有序開發,嚴厲打擊非法采砂石行為,確保河勢穩定和堤防安全。加強防洪體系建設,抓實防汛工作,繼續完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確保轄區防洪安全,要加強區域水利近期和長遠規劃,充分考慮水與水工程的內涵和外延,在考慮水的功能價值的同時,突出親水特征,彰顯水的“個性”文化內涵,體現水的特點,著力打造“山清、水秀、河暢、景美、人安”的河道、人居環境。構建順濞水務事業新篇章。
具體措施:(1)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從水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采取開源節流并重,防污治污并舉,工程建設與管理齊抓共管,努力杜絕自然性缺水,特別是水質性缺水。(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水憂患意識,樹立人們對水的商品性和價值觀意識,重點在加強教育引導,制定管理措施方面著手。治水和用水方略的轉變,其基本在于人的觀念的轉變。因此,要做好一是宣傳好水資源是有限的,使水資源短缺意識深入人心。二是要加強有關水資源政策法規的宣傳,普及水法律知識,逐步倡導宣傳以水權為核心的水量分配體系,強調依法治水、用水、管水。三是加強節水意識和節水光榮的宣傳與引導。四是加強水資源保護宣傳,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和處罰力度,要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水思路,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和水法制觀念,形成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愛護水工程的良好社會風尚,使建設節水型社會和清潔的水生態環境成為公民自覺行為,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奠定群眾基礎。(3)強化管理基層水務管理站所工作職責就是強化水資源、水行政管理,通過改革加強水利行業能力建設,建立起新型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水務管理體制十分必要,同時,督促好轄區內取水行業辦理取水許可證是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可以將水資源的宏觀高度和分配方案落實到各個取水單位,只有通過加強取水許可制度,才能將轄區內的取水、用水切實控制起來,才能實行合理用水,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才能做到保護和合理調度水資源,實現社會各部門合法、公平用水。(4)加強經濟手段調控力度。做好水務管理工作的另一重心工作就是合理運用經濟手段,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組織管水單位收好水費,實現“以水養水”,逐步實現工程水費收入滿足工程維護、修理、改造需求,是基層水利工程延長使用壽命、發揮長效機制的必備條件和必走之路。(5)堅持依法治水,科學治水的方針,逐步建立健全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基層水務管理今后要堅決執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嚴查水事案件,使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6)加強與上級和鎮鎮黨委政府的聯系匯報,作為水利最前沿的陣地,基層水務管理站所應積極向上級縣水利局和鎮鎮黨委政府匯報轄區內一切涉水重大事件。通過匯報聯系,得到縣水利局和鎮鎮政府的支持,可以減少工作的盲目性,使工作更簡便、更順利。
參考文獻:
[1] 順濞鎮2010年統計年鑒。
[2] 云南省《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工作條例》。
[3] 順濞鎮水利2015年水利綜合統計年報。
[4] 順濞鎮水務站2015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