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世界的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綠色施工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潮流。本文秉承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保的理念,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探討基于綠色施工的“四節一環保”在建筑施工中的意義以及具體實施措施,以期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建筑施工;綠色施工;四節一環保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推進速度日益加快,建筑施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據相關統計數據,建筑業所消耗的能源占到人類總消耗能源的50%,造成的污染卻占總污染的34%,引起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光污染、噪聲污染、電磁污染等環境問題,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擾。近年來,我國將節約資源列為基本國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也是我國建筑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1、綠色施工和“四節一環保”的內涵
綠色施工是建筑業實現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設的整個施工周期內,除了要保證建筑質量、施工安全等以外,還要通過先進的、創新的科學技術和高效的、科學的管理手段,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減輕對環境的破壞,保證施工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
建筑業的“四節一環保”指的是在工程建設中要做到建筑節能、建筑節地、建筑節材、建筑節水和保護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損耗,消除對環境的傷害。
2、“四節一環保”在綠色施工中的具體實施措施
2.1 建筑節能措施。建筑節能的內涵為提高建筑中能源的利用率,即在建筑材料的生產、建筑物的建造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在保證同等的需求或實現相同的目的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能源的消耗。
建筑節能主要是節約電能:合理布置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線路和長久用電線路,縮短電纜的長度,減少電路過長引起的電力損耗;實現辦公區、生活區和施工區的獨立供電,合理分配用電額度,辦公區和生活區安裝節能燈,不需用電時及時切斷電源,減少電力的浪費;夏天盡量利用自然通風,避免空調24小時運行,冬天取暖避免重復燃燒加熱;增強員工的節約用電意識,能夠主動節約用電;安排專門的巡查人員對不合理用電進行檢查;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盡量不要在夜晚施工,減少電能的消耗;大功率的機械設備配置荷載限位器,不使用時及時關閉,避免長時間運行;搭建臨時住房和辦公場所時盡可能選用節能、隔熱性能良好的材料,以減少空調的使用時間。
2.2 建筑節地措施。建筑節地的內涵為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程度,可以通過合理布局來實現。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設計階段,要對土地功能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最大程度上減少土地的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施工場所原有的建筑物,可以作為員工宿舍、辦公區、食堂、現場倉庫、加工場、作業棚等,根據其距施工現場的距離和空間大小來確定其用途,距離施工現場和道路近的可作為現場倉庫、加工場、作業棚等,如此既可節省搭建的時間和材料,也可縮短運輸距離,距離遠的可作為宿舍或食堂,做好施工區域和生活區域的隔離;在對施工現場進行隔離保護時,最好使用裝配式的預制圍欄,可以重復利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為了減少占用土地,可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秉承永久道路和臨時道路結合利用的原則,建設環形道路。
施工階段,要最大程度上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減少用地死角;施工所用到的物料應該緊湊堆放,避免占用過多的土地;也可以選用廢棄、荒涼或者閑置的土地作為材料堆放和加工的第二場地;深基坑作業時,盡量降低土地開挖量,盡量不擾動周圍的土地和植被,尤其是耕地,施工完成后對土地和植被進行恢復。
2.3 建筑節材措施。建筑節材的內涵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可通過合理規劃施工細節、改進施工工藝和使用新型高效建筑材料來實現。
2.3.1 合理規劃施工細節。施工前由專業人員對工程使用的材料種類和數量進行科學計算,盡可能準確地計算出建筑材料的使用量,采購人員要根據需求量和資金量購買建筑材料,避免大量材料的積壓和資金的周轉不靈;安排專業的庫管人員對材料的進出庫和保管作好記錄,保證材料的有效性,避免材料在堆放過程中遭到破壞而不能使用;合理、科學地使用建筑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廢料的產生,例如:在開展模板工程時,要由專業的施工隊伍對模板的尺寸進行精確計算,制作、安裝和拆除也有較高的技術需求,模板可多次使用,避免多次制模浪費材料;對于有回收價值的材料可進行合理回收,減輕資源的浪費。
2.3.2 改進施工工藝。例如施工現場使用麻袋覆蓋混凝土,既可以大大降低水分的流失,還可縮小混凝土里外的溫差,達到很好的養護效果,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
2.3.3 使用新型高效建筑材料。引入新技術,可減少材料的使用量,還可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以此來減少能源的消耗。
2.4 建筑節水措施。建筑節水的內涵為杜絕水資源的浪費:施工現場安裝節水設備,部分水資源可重復利用,如沖洗車輛用水;可利用灑水裝置進行除塵;定時查看施工現場的水龍頭是否關好、是否有漏水;嚴格控制生活區域的不合理用水現象,杜絕長流水。
2.5 保護環境措施。保護環境的內涵為最大程度上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施工過程中盡量不對周圍的樹木、草地、土地、河流等產生破壞,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施工完成后對其進行恢復;施工會產生很大的噪聲,因此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要避免夜間施工;采取有效的降塵措施對施工產生的粉塵進行處理;施工產生的廢棄物,可回收的進行回收,不可回收的可進行填埋處理。
3、結語
資源和環境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當前的形式已不容樂觀,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資源的損耗,減輕環境的破壞。
參考文獻:
[1]陳洪根,龔鐵鉀.基于綠色施工的“四節一環保”應用研究[J].安徽建筑,
2014(6):57-60+63.
[2]郭繼偉.綠色施工和四節一環保技術在某綜合樓施工中的應用[J].河南建材,
2015(4):15-17.
[3]李明惠.建筑工程加快推進綠色施工管理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3(6):23-24.
[4]秦志猛.淺談“四節環保”技術在綠色施工中的應用[J].門窗,2013(3):13.
[5]魯榮利.建筑工程項目綠色施工管理研究[J].建筑經濟,201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