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在防汛防旱、水資源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簡要概述了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從測報系統日常運行管理遇到的故障入手,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情自動測報系統;故障分析;應對措施
1、概述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是水文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采集的水情信息為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等方面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依據。因此,運行管理好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對于水文部門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著重就日常運行管理中系統常見故障及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就應對措施進行簡要探討。
2、系統組成及功能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一般分為三個部分:采集、傳輸和處理,由若干個遙測站和一個中心站以及通信信道組成,主要設備有傳感器、遙測終端(RTU)、通信終端(DTU)、計算機系統、電源等。
a.遙測站,在遙測終端(RTU)的控制下,自動完成水文要素的采集、存儲以及數據傳輸。江蘇省水情自動測報系統自動采集的水文要素主要有水位、雨量等信息。b.中心站,完成所有遙測站數據的收集、存儲及數據處理任務,并將收集的實時數據報送給上級及有關部門。c.通信信道,主要指數據傳輸的通路(通信方式),由傳輸介質與有關通信設備組成。水情自動測報系統主要有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兩大類。江蘇省省級水情報汛站自動測報系統采用移動GPRS VPDN為主信道,電信CDMA VPDN為備份信道。
3、系統常見故障分析及應對措施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需要長時間不間斷運行。要確保測報系統正常運行,離不開對系統進行有效的維護和管理,能夠做到準確分析和快速檢修系統發生的常見故障。以下通過日常遇到的故障檢修案例,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和應對措施,提高系統維護人員故障排除能力。
3.1 GPRS單一信道的數據中斷
分中心可以接受CDMA信道數據,而接收不到GPRS信道數據,則可判斷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的采集和接收部分正常,故障發生在GPRS通信上。一般可認為是DTU故障。DTU故障又分為通信卡故障、DTU設備故障和移動通信服務故障。通信卡故障有可能由通信卡欠費和通信卡損壞導致的;若是通信設備(DTU)故障,立即更換DTU,重新設置參數進行測試;移動通信服務故障,一般是通信卡綁定故障,應立即聯系通信網絡公司予以處理。
3.2 水情信息中斷
在分中心系統軟件運行正常從情況下,出現遙測數據中斷情況,首先在分中心登錄自動測報系統采集平臺,檢查并招測遙測站數據,確認故障信道,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處理。
若雙信道同時中斷,則可認為是遙測站電源系統故障、遙測終端(RTU)或傳感器故障。電源系統故障首先檢查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的連接線是否牢固,其次檢查蓄電池電壓是否在正常范圍內(12V-13.8V)。如果是因為蓄電池使用太久,儲電能力不足,應立即更換電池。在保證電源系統正常情況下,應該檢查傳感器與遙測終端數據線是否完好,接線頭是否接觸良好。若正常,則更換傳感器進行測試,若不行可能是遙測終端故障,需要更換遙測終端再進行測試。
3.3 水文信息異常
水文信息異常通常是由傳感器故障導致的。江蘇省水情自動測報系統主要包括測量水位的傳感器——浮子式水位計,和測量雨量的傳感器——翻斗式雨量計。
3.3.1 水位數據異常。浮子式水位計用浮子感測天然水體水位的變化,同時通過軸角編碼器將水位模擬量轉換為數字信息量,主要包括浮子感測系統和軸角編碼器。水位數據異常一般都是由浮子感測系統故障導致的。
a.檢查水位傳感器轉動軸承有無銹蝕卡阻現象。若存在此現象,應立即清潔除銹,并添加加潤滑油處理,銹蝕嚴重的應予以更換。b.檢查水位側井內有無漂浮物,浮子有無被卡住。c.檢查懸掛浮子和平衡錘繩索有無纏繞。以上情況都會導致水位數據失真異常。
3.3.2 雨量數據異常。翻斗式雨量計由筒身、底座和翻斗結構三大部分組成,其關鍵計量部位就是翻斗結構部分。故障一般都發生在翻斗結構部分。
a.雨量計翻斗卡阻。卡阻原因一般由以下幾種原因。一是軸向間隙過小,需調整軸向間隙。二是寶石軸承損壞,導致翻斗翻轉不暢,需更換寶石軸承。
b.干簧管疲勞。干簧管又稱磁敏開關,其中磁簧片存在金屬疲勞的問題,有使用壽命,長期使用后磁簧片會失去彈性,導致雨量計傳感器不能發出電脈沖信號,雨量數據就會出現缺測。這種情況應立即啟用備用干簧管。待雨停后,更換掉損壞的干簧管。
c.磁鋼失磁。磁鋼日久使用會出現老化退磁現象,影響雨量傳感器中干簧管磁簧片的吸合,導致信號不能輸出,此時應更換磁鋼。
4、結語
通過對日常運行管理中遇到的故障進行簡要的分析,給出相應的處理措施,提高了故障修復效率,但在實際工作還不夠全面。加強水文測報系統日常維護管理,保障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穩定可靠運行。一是著力推進測報系統維護和管理精細化,嚴格和規范各項檢查和維護工作流程;二是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培訓,提高故障處理能力;三是制定好系統搶修預案,落實運維人員、交通安排和備品備件。通過以上各項措施具體實施,充分發揮測報系統快捷、準確的特點,為防汛防旱、水資源管理和工程調度運行提供基礎信息支撐。
參考文獻:
[1] SL 61-2015 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s].水利部發布.
[2] 林祚頂.水文現代化與水文新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3] 張建云,唐鎮松,姚永熙.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應用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第一作者簡介:王成,(1984.1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測驗與水文水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