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用水協會是由農民自愿組織、自我服務和民主管理的農村用水合作組織,在合理用水、科學用水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也是適應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本文以新疆瑪納斯縣樂土驛鎮為例,探討了近年來該鎮在轉變農業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農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農民用水協會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業經營模式;農民用水協會發展
一、基本概況
瑪納斯縣樂土驛鎮現轄18個村、1個社區,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可耕地15萬畝,轄區總人口1.23萬人。近年來,樂土驛鎮把大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任務,積極爭取項目,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采取多方式發展節水灌溉。2014年通過引進種地大戶在牧業村實施高效節水面積1200畝;2015年又緊抓“國家小型水利建設重點縣建設”項目機遇在樂土驛推行連片節水面積9630畝;通過引進企業承包租憑投資方式在焦家莊實施節水灌溉面積1850畝。靈活的方式促進了節水技術的實施,截止2015年5月,全鎮已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萬畝,占總灌溉面積的80%,有兩個自然村全部實現了高效節水灌溉。
二、轉變農業經營模式
1、推進農業規模化發展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種植不斷走向規?;?、集約化,農業科技和良種要求大范圍集中推廣,作為直接為之服務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只有連片連續建設,形成規模,才能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樂土驛鎮借助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連片建設,加快推進了農業規模化發展。
1.1 帶動了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按照“三高”為核心,新打造了5萬畝的樂土驛現代農業示范區,在上莊子、樂土驛示范區打造了“萬畝機采棉示范園、萬畝機采番茄示范園、萬畝制種玉米示范園”三個萬畝連片高產示范區,形成了8萬畝“三區三園”的現代農業布局,推進了全鎮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1.2 帶動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相結合,大力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田、水、路綜合治理,渠、橋、涵綜合配套,推動了農業基礎設施舊貌換新顏。示范區新修維修防滲渠道32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372座,節水灌溉技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加強高標準道路建設,完成現代農業示范區高標準砂石路7.5公里。使示范區由原來的中低產田,變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偉發展現代化農業打牢了基礎。
1.3 推進了土地的統一規模經營
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推動了農村土地加快流轉,使土地向少數種植大戶和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集中,全鎮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715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26%,實現了種植業規?;l展。
2、加快農業集約化經營
2.1 樂源模式
通過采取合同管理、訂單管理等方式,組織社員進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經營,逐步建立起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民橫向聯合、龍頭企業垂直合作的運作方式,特點是吸納土地入股,保底分紅,保證現金入股農戶每年分紅不低于股金的12%,土地入股每畝每年保證成本400-500元、紅利為每畝成本的12%,其余盈利實行二次分紅,實現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管理、產業化經營、農民多元增收”;
2.2 中糧模式
由公司按照每畝420元的補償對農民土地進行統一成片,并成立工作站設立農業經理進行統一經營,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
2.3 “聯戶經營”模式
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按照一個首部為一個單元,將分散農戶組織起來,實行“六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統一農資、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紅,實現農戶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按照“農業集約化、規?;洜I”的思路,實現了“小資金帶動大產業”的目標,2015年,僅樂源合作社連片規模經營土地14000畝,農民加入合作社后,僅入股土地每畝收入就達到600元,人均增收5000元。通過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帶動了全鎮農業經營模式由傳統的一戶一品或一戶多品,獨戶生產的格局,轉變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品一個合作組織、一合作組織聯系一家龍頭企業”的生產模式,加快推進了全鎮農業實現集約化經營。
3、農民用水協會在農業經營模式轉變中逐步發揮作用
樂土驛鎮農民用水協會成立于2007年,協會在組織農戶參與灌溉管理、農村末級水利工程維護、高效節水農業發展、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和農業勞動力轉移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有些農戶將土地流轉,一部分農戶節省出時間給承包土地的公司打工也可以增加收入;周家莊村協會組織農戶以土地為股本入股農業經濟合作社,組織農戶給合作社栽植番茄,增加農戶收入。梧桐樹村農民用水協會引導用水戶將土地流轉給屯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經營,又組織富裕勞力給公司打工,參加泵房建設,地面灌溉設施維護,番茄移栽等勞動,初步形成了土地零散經營到協會+公司+農戶的集約化經營模式。農戶每年可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降低了農戶承擔自然災害的風險。上莊子村農民用水協會實行民主推薦有責任心懂技術的滴灌管理員負責滴灌統一管理,每畝向農戶收取12元管理費,農戶節省了施肥和澆水的時間,還可以給別人打工掙錢,形成了協會+農戶的管理模式,同時協會在組織農戶進行渠道維修閘門的維修清淤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下莊子村農民用水協會通過一事一議利用末級渠系維護費共同修建管道輸水工程4.2公里,總投資13.5萬元(末級渠系維護費支付6.9萬元)組織用水戶清淤斗渠7.2公里,清淤農渠2.2公里,改善了灌溉水質,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結束語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瑪納斯縣堅持以創新農業經營模式為基礎,以龍頭帶基地、合作社帶農戶等模式為支撐,加快當地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隨著農業經營模式的轉變,農民用水協會在農業經營模式轉變中逐步發揮出顯著的作用。水權交易的實施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關鍵是讓農民從根本上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民節水意識,極大地保護了水資源;從根本上轉變了水資源利用方式,提高了用水效益和效率,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用水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克,周靜.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形式比較[J].中國市場,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