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以苦難敘事為出發點,以及以此作為文章建構的依據,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新底層,即打工文學的話語敘述。
關鍵詞:底層;打工文學;苦難;表述
“苦難”二字從現實生活到文字表述經歷了長久的歷史積淀,它的出現已經從真實的生活狀態遷移至廣闊的精神層面。自魯迅開創了“鄉土文學”,底層與鄉土不可避免地出現融合,至此之后,農村以及農民成為底層書寫的主要題材。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以后,底層結構遭到了破壞與重組,打工潮現象的出現,將一部分底層由農村遷往城市。而在這一部分新型底層者中,“苦難”從簡單繁重的肉體之痛延伸到了精神的劇痛,講述者也從專業作家轉變為親歷者自己。
一、“苦難”之被表述
在被表述階段,“苦難”這一選擇性敘事并非偶然現象,除開歷史原因,更多的要取決于當時的社會環境。戰爭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它沖決了農村的發展與生存,但同時它又是統一民族的最佳方式,并換取了相對和平的時代。廣闊的農村與廣大農民所上演的種種苦難越來越多地進入作家的視野,他們生活與生存的掙扎被寫入大量文學作品當中,這使它日漸成為了主流文學的一種重要書寫方式。這些作品在藝術上的共同之處“就是把苦難都加在主人公的身上……生活的苦難向盡頭延伸,生活處于破裂的邊緣……在這樣的苦難境遇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被表現得淋漓盡致……”[1]鄉土文學與底層寫作的融合在八十年代的文學界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偏差。敢于直面現實的創作精神和具有普遍人道主義的作品在“底層文學”中成為了最具沖擊力的一部分。自八十年代中期文學開始向“純文學”方向發展以來, 中國當代文學所普遍遵循的現實主義傳統發生了嚴重的斷裂,此后,被極力敘寫的鄉村僅僅成為了奔向“純文學”的作家們的敘述容器。
在這樣的背景下,賈平凹的長篇小說《高興》問世。《高興》的文學史價值在于這位老作家憑借其豐富而扎實的創作功底、濃厚而深情的鄉村情結,書寫了中國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被以“都市”為代表的現代文明扭曲、剝離、誘惑的農民放棄土地,奔向都市的生存狀態。這意味著以打工為創作題材的文學作品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來。賈平凹在《<高興>后記》中講述道,“我要寫劉高興和劉高興一樣的下鄉群體,他們是如何走進城市的,他們如何在城市里安身生活,他們又是如何感受認知城市……這個時代又賦予他們如何的命運感……”[2]他將自己的作品書寫成了一部真實的社會記錄永久地留給了歷史和后人,而這也成為我們研究專業作家對打工群體表述的重要作品。
二、“苦難”之自我表述
無論何時,底層這一概念永遠都有一個充分而準確的界定,即社會的最下層。然而,還有一點使我們難以忽視,他們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群體。因此,階層的限定在他們之間依然成立,某一階層的標準和趣味仍舊符合我們對底層的認知,這包括對于物質豐富體驗的標準,對于審美的定義,對于自我社會地位的認知等。 底層的存在則是客觀的,并且相對來說他們是一個數目龐大的群體。然而,在這個數目龐大的群體中卻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即自古以來,他們始終處于不發聲的狀態,換句話說,這一群體始終處在被表述的位置上。底層喪失了他們的話語權或者干脆被認為是統治階層的“他者”而存在,他們淪為了被言說的群體。“對于一個沒有能力表達自己、更談不上有發言權的群體,去說他們‘是什么’或站在他們的‘立場’說話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沒有歷史,沒有特點,他們的面目向來模糊不清。”[3]學者劉旭認為底層作為被表述者無論被表述的如何偉大都是一種扭曲。客觀來看,大多學者所建構的底層并非完全準確。在精英知識分子眼中所看到的底層,總會處于客觀位置上,而敘寫一個比較完整的底層盡管更應看重主觀感受,卻也需要客觀認識來彌補缺漏。
打工者們所構建的新底層可被看作是底層擺脫被表述命運的終結者。打工群體的集體發聲是對底層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這轉變背后所隱含的巨大力量則來自于對生活苦難的集體訴說。漂泊于無根的大都市中的打工者們所承受的痛苦除了來自于物質生活的匱乏,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壓抑的精神狀態。新時期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快地將處于蒙昧落后狀態的農村納入其中, 充滿誘惑的都市成為了大批農民的理想之地,于是,他們背井離鄉成為了“候鳥人”。心懷理想的他們原以為大都市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嶄新而美好的開始,然而現實總不盡如人意甚至是殘酷的,走進繁榮的都市并不能使他們把握未知命運。這一選擇反而使他們對生活、命運感到更加惶恐不安。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陰暗潮濕的環境使他們成為了躲在陽光背后的異者,工廠老板以及某些城市人的鄙夷等使得本在苦難中生活的打工群體落入了更加苦難的現實當中。但也恰是這些精神壓抑的痛苦使他們覺醒,并嘗試擁有自身的話語權,書寫那些來自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
參考文獻:
[1]陳曉明.“人民性”與美學的脫身術[J].文學評論,2005(2).
[2]賈平凹.<高興>后記[M].作家出版社,2007,9.
[3]劉旭.底層能否擺脫被表述的命運[J].天涯·作家立場·底層與關于底層的表述.
[4]楊宏海,李云雷.關于打工文學與底層寫作的對話[J].當代文壇·打工文學論壇.
[5]南帆.底層經濟的文學表述如何可能?[J].上海文學,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