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思想與閱讀理念,其可使教師改善傳統的語文閱讀模式,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習慣,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效果明顯提升,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值得進一步推廣。現通過對語文群文閱讀的含義、群文閱讀中的基本課型以及群文閱讀的結構整合進行探究。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現階段,群文閱讀快速興起,并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其在語文課堂上與語文課程外分別表現為群眾閱讀教學模式與群文閱讀全面的實踐活動,使教師將傳統的閱讀課文教學模式有效轉變,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習慣,對其閱讀能力與效率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促使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產生獨具一格的思維方式。
一、語文群文閱讀概述
群文閱讀主要是僅僅圍繞某個主題,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同時,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實現對知識構建的一種閱讀模式[1]。通常在堂課的有效時間內,學生能夠閱讀5篇 15:05 文章。促使學生的閱讀效率明顯提升,并使學生的閱讀量明顯增加,豐富其知識面,其自身也得到滿足,使其對閱讀興趣的提高也有促進作用。
因為語文群文閱讀能夠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閱讀完幾篇文章,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要求較強,早期其速度可不能達到要求,但通過幾次的練習后,學生通常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速度。基于此,學生由被動閱讀的狀態轉變為自主閱讀,使其利用自身思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群文閱讀能夠改變傳統的語文閱讀弊病,促使語文閱讀教學出現明顯的變化。
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具備的基本課型
(一)單元重組
現階段,語文教材都是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主題,單元中通常有4~5篇的文章,為群文閱讀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中有一個單元均選自相關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以及《儒林外史》,其都和智慧相關:通過智慧獲得財寶、招起禍端、使人們的心性迷失。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應有效的指導學生對極具特色的課文《智取生辰綱》中“智取”內容精讀,對智慧的有效利用充分感悟,隨后在對《楊修之死》中,有關對智慧招惹禍端與智慧迷失人心性內容的描寫進行反復的閱讀,對相關語句表達的智慧的巧、愚以及呆的內容予以比較與體會。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將單一的課文教學獲取的零散知識更系統化,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完善。
(二)外延略讀課文
《教師教學用書》[2]對略讀課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內容的理解方面,明顯比精讀課文的要求低,通常是知曉大概內容”、“更多的是學生利用精讀課文中獲取的知識以及方法,將課文自行讀懂”。通常可以實施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略讀課文教學,以一帶多,具有較好的閱讀效果,促使教學目標更好實現,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明顯提高。
(三)比較“綜合性材料”
現階段,語文教材中都會安排某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章節,為不同文章提供有效的“閱讀材料”。此種“閱讀材料”和課文存在一定的不同,不可以單篇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對比不同的詩歌閱讀中,對不同作者的表達風格以及表達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充分體會,切身感受到詩歌的魅力所在,為學生搜集與整理詩歌等活動提供有利條件。
三、語文群文閱讀的“結構”整合
(一)使文章組合“線索”較豐富
目前,教材的主題教學課文的線索較重視人文,如對大自然的保護與關愛等。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文章組合的線索具有全面性與系統性[3]。如將友情類的文章結合教學,以人文主題作為線索等,發現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文章線索具有較強的豐富性,其對教師的視野、智慧以及對文章的掌握具有較高的要求。
(二)使文章間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在較多讀本中,一般會出現以“母愛”為線索的閱讀內容,其中的各篇文章均講的是母愛。但部分課文并未充分的“結構化”,由于文章的聯系性較弱,內部邏輯性不顯著。因此,可以多次嘗試編選一組“母愛”的文章,最后確定《慈母情深》與《母親的存折》。為什么選擇這兩篇文章,主要是因為兩篇文章都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能夠使學生對母愛的偉大有進一步的了解,促使學生對感恩父母,具有德育教育的目標。此種邏輯能夠指導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更全面、更系統地思考“母愛的偉大”,進而盡可能的地豐富學生對“母愛”的掌握,即是“結構化”。結構化的群文閱讀,能夠給學生傳送一種有效的信息:不可以單純的背誦零散的知識,而需要掌握事物之間具有的聯系。只有充分掌握整合,才可以使看似散亂無章的信息,轉變為系統化的知識。
(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
語文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特定時間內,完成具有探究性高水平閱讀,對發現樂趣充分體會。在具體語文閱讀教學中,發現課文中出現的顯著異同點,能夠誘發學生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在對《愚公移山》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的《愚公移山》與美國的《明羅移山》相結合,前者主要表達了人們做事必須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后者講述一對老夫妻通過搬家的方式,將擋在面前的高山移走。兩種不同的解決方式,產生了較強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
四、總結
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間,為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有效采用群文閱讀,盡可能的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閱讀方法給予有效指導,促使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效果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勝國.群文閱讀變革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讀與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4):320.
[2]陳穎.群文閱讀的價值與教學方法[J].文學教育(中), 2015(5):115.
[3]付裕.“群文閱讀”的課堂構建及意義[J].科學咨詢, 2015(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