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希臘神話中,戒指的起源跟“盜火者”普羅米修斯有關。他因為從天上把火種偷來送給人類,被主神宙斯把鎖在高加索山上三十年。最后,在其他神明的勸說下,宙斯同意釋放普羅米修斯,但要他在手指上戴上一個鐵環,上面帶有一塊高加索山的石頭,以表示他仍然在受到懲罰。從此以后,人類便用佩戴這種首飾——戒指來紀念普羅米修斯為他們做出的犧牲。
起初,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戒指。只是對國王和貴族來說,他們戴的戒指上都有特別的紋章,在簽發命令和信件的時候,可以用來當印章使用。這種戒指就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而且像權杖和王冠一樣,世代相傳。
在那時,婦女的地位很低。男人們在娶妻時,一般要向對方的家里支付一筆“聘禮”。還要簽訂一個契約,把財物的清單都列在上面,然后就像買賣東西一樣,簽上自己的名字或蓋上印章。之后,有些人就會把刻有自己姓名字母的戒指贈給未來的妻子,表示她已經“是我們家的人”了。

到了古羅馬時代,這種戒指開始成為一種正式的法律規定,每當人們簽訂婚姻“契約”時,就要向未來的新娘贈送這個戒指,以表示他們已經訂立了婚約。如果女方改變了主意,不但要退還對方贈給的財物,還要退還這個戒指。而如果是男方想取消婚約,當然就要向對方索回這個戒指。
后來,歐洲人開始信奉基督教。教會把這種贈送戒指的風俗進行了改革。首先是規定雙方要互相交換戒指,表示男女平等,雙方都應該遵守自己訂下的婚約。其次是把在訂婚時送戒指改為在結婚典禮上當眾交換,讓大家都看到這個婚約的象征。不久,各國的君主都開始在戒指上做文章,用貴重的寶石來裝飾它,顯示自己的高貴地位。15世紀時,奧地利的馬克西米利安公爵用當時極其昂貴的鉆石贈送給法國的瑪麗公主,作為訂立婚約的憑證。璀璨的鉆石果然贏得了公主的芳心。從此,鉆石婚戒就被視為堅貞不渝的婚姻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