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是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有必要進行調治和保養,以走出亞健康,進入健康狀態。其調治應在注重堅持采用科學、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在身體的某些關鍵部位采取一些調理措施。
調理腦部
腦部的日常護理很重要。如果腦力不足,就會出現聽覺與視覺神經衰弱,以及全身神經衰退的問題。
健腦可用以下方法:
1.打坐。用腦過度時,“打坐”是不錯的消除腦疲勞的方法。打坐時可以利用技巧如數息法,吸5次,呼5次,通過專注于簡單的呼吸讓身心放松。另外,練氣功、打太極拳、進行書法和繪畫等均是使腦部放松的好方法。這些注重手腦協調的運動,都具有很好的健腦作用。
2.食療。多攝取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豆制品、蛋黃和魚類等。核桃和芝麻也是補腦的食物,有助于排除血管中的雜質,提高腦部功能。另外,核桃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對于調治神經衰弱、失眠癥,以及對松弛腦神經的緊張狀態和消除大腦疲勞都有較好效果。菠蘿和香蕉對大腦都大有裨益,前者能提高記憶力,后者則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并能提高創造力。
3.按摩或針灸。可以選擇百會、四神聰等穴(百會穴位于人體的頭頂正中心;四神聰穴為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寸處,共有四穴)進行按摩或針灸。
調理肝臟
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既藏有形之血,又疏無形之氣,調暢全身氣機。若情志不暢,心理壓力過大,就會引起一系列氣機情志、臟腑功能的改變,從而出現噯氣脘痞(腹脹)、抑郁寡歡、多愁善慮、煩躁易怒、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等,這時就需要調理了。
1.食療。中醫講究“五色入五臟”。青色入肝,因此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對肝臟有好處。比如青皮蘿卜、芹菜、菠菜及綠豆等。
2.按摩或針灸。取太沖穴(位
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和行間穴(足背第一、二趾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進行按摩或者針灸均可。
調理腸胃
腸胃等臟器構成的消化系統,是中醫的后天之本,以“脾”
為代表,當出現脾胃損傷和寒熱阻滯時,需要適時調治。
1.按摩或針灸。可以選擇以下穴位:①取中脘(定位:臍上4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針灸。也可雙手按腹部進行搓揉式按摩,即以肚臍為中心,范圍由小而大地搓揉。順時針搓能助排便,逆時鐘搓能止腹瀉。②足三里(定位: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脛骨邊緣)屬足陽明胃經,胃經與脾經互為表里。凡脾胃失調等消化系統的疾病,通過按摩足三里都能起到顯著效果。
2.調整坐姿。職場人群長期坐在辦公室電腦桌前工作,離退休人群也常常會坐著打牌、看電視玩電腦等,都應注意坐姿。一般不要坐太長的時間,要不時起身走動,若感覺疲勞時應改變方式,做一些運動。
3.拍打肩膀。取站位,打開雙手,交叉向兩旁肩膀拍打。左手拍向右肩膀,右手拍向左肩膀。
4.甩手。取站位,雙手提起,齊齊向身后甩下,每5次就半蹲一下;也可在甩手的同時彎下腰身,有助松動頸和肩膀。
(摘自《老友》2016年第5期 王 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