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居所意味著什么?新的居所會讓人重新審視原有的生活,改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一堆凌亂雜物和不良習慣中解脫出來并重獲自由,探討居住和設計的多種可能性。
一場探討居住和室內設計的展覽——“我們應該怎樣居住?現代室內設計的命題”(How Should We Live?Propositions for the Modem Interior)正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m Art)上演。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簡稱MoMA)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一直致力于現當代藝術收藏、展示和研究等工作,如今帶來這場與人們居住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型特展,探索塑造現代風格室內設計的合作關系與過程。
由策展人Juliet Kinchin及MoMA建筑與設計部策展助理Luke Baker共同組織,為了探索現代風格的室內設計是怎樣通過復雜的合作關系、材料和工藝被塑造出來的,將現代室內設計這一話題策劃為一場引人思考的展覽。展覽以“我們應該怎樣居住?現代室內設計的命題”為主題,向人們展示了有關家居室內設計、展覽陳列空間和商店室內設計等各類室內環境。展覽從2016年10月1日持續至2017年4月23日。
展覽著重向公眾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特定的室內空間。此次展覽沒有聚焦在孤立的作品上,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場景中各種設計元素的結合,以及這些命題以材料和空間形式表現出來的與外部因素和態度的聯系,這些因素和態度包括了審美差異、社會、技術、政治等方面。
“我們應該怎樣居住?現代室內設計的命題”匯集了一大批MoMA建筑與攝影部近期的作品,它們大多為女性建筑設計師作品。展覽展出了幾位設計師的私人生活空間和一些在設計界經常被忽視的領域,如紡織家具、墻紙、廚房、臨時展覽和促銷陳列展示。本次展覽的主要合作設計師有Lilly Reich和Mies van der Rohe、Grete Lihotzky和Emst May、Eileen Gray和Jean Badovici、Aino~Alvar Aalto、Charles和Ray Eames、Florence Knoll和Herbert Matter、Charlotte Perriand和Le Corbusier。
展覽按時間分為三部分:20世紀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20世紀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中期;20世紀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該展覽展出了200多件展品,其中重點展出這些設計師的大型室內設計作品,包括Lihotzky的《Frankfurt Kitchen》(1926-27)、Reich和Mies的《Velvet and Silk Cafe》(1927)、Perriand和LeCorbusier的來自《Unit e d’Habitation》(1954)的廚房和來自《Maison du Bresil》(1959)的書房。
由MoMA的藏品到住宅房間、再到咖啡店場景。展覽意圖向觀眾展示現代室內設計所應用的復雜程序和材料,并重點體現了先鋒女性建筑師和設計師在這一領域的關鍵貢獻。其特別之處在于讓大家看到了居住的另一種可能,即極簡生活或小空間居住并不意味著痛苦。
居住環境已經成為當下人人關心的問題,而室內設計這一展覽題材也屢見不鮮。策展人由塑造日常經歷和感受的設計力量所引導,將此次展覽的重點放在當代設計至關重要的問題之一“我們應該怎樣居住”上。并希望人們能夠跳出傳統思維方式,以“新的居所會讓人重新審視原有的生活,改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從一堆凌亂雜物和不良習慣中解脫出來,并重獲自由”。
MOMA延續了以往策展的思路,挖掘出展覽主題不尋常的一面,并拋出一個問題供公眾去思考。如“現代居昕意味著什么”,“塑造當下居住流行趨勢的因素”等,讓人們探討居住和設計的多種可能性。近幾年MoMA與該主題相關的一些其他展覽還有Designing Modem Women,1890-1990(2012)、Counter Space:Design and the Modem KRchen(2010)和Bauhaus 1919-1933:Workshops for Modemit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