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都不穿高筒靴的人
她,9歲學古琴,16歲學大提琴,17歲學貝司,19歲將古琴與爵士樂相結合,23歲開辦“離騷琴館”,24歲編寫古琴教材,同年成為古琴碩士并與許巍、崔健、竇唯合作,嘗試將古琴與搖滾樂相結合。
她,26歲周游列國、獲取新知,28歲回國后關注傳統,學習茶道、書法,并積極嘗試中西古今音樂的融會貫通,參與 “聲場書法”等實驗性質的演出,30歲開辦“古琴劇場”,選取24個節氣中的10個節氣演奏古琴。她,就是巫娜,當代先鋒古琴藝術家,一個注定要與古琴緊緊連在一起的人。竇唯曾描述她是“這輩子都不可能穿高筒靴的人”,其實她并沒那么“古人”,但學了23年的古琴的巫娜,始終是和古琴連在一起的,她一直迫切地希望把最先鋒的音樂和古琴結合起來,并一直在為此努力著。

古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代表,是文人修身養性的樂器,是士大夫精神情操的象征。巫娜說,古人把對于生命的理解安放在琴弦上,它內斂平和的音色訴說著一種人對自然的理解與感悟。而她對于古琴的理解,一直是一種二元的理解,非黑即白、非躁即靜,狂躁就躁到極致,安靜就靜到極簡。
尋求古琴的跨界創新合作
雖然自己一路從傳統中走來,但巫娜從不希望古琴只擁有一種單一的演奏模式,她更愿意讓古琴走入現代,延續和煥發古琴在當代的生命力。在她看來,傳統意義上的古琴演奏,大都是一張桌子、一張琴,然后幾個人輪流彈奏幾曲,臺下聽琴的人屏息靜聽,如此而已。這種格局,千百年來大抵如斯,始終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到了現代,多元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已成為發展趨勢,古琴為何不能擁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呢?
比如說,可以營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制造一種唯美的氛圍;可以擺上精美的琴案,燃上極品的沉香;也可以配上最完美的燈光和舞臺背景;甚至可以讓古琴和其他傳統文化,諸如書畫、昆曲、茶道、戲劇、舞蹈等姊妹藝術相互融合,共同形成豐富多元的綜合藝術。
用一種自己擅長的表達方式參與到各種跨界音樂合作中去,這是她從其他藝術家身上學到的創新觀念。和她合作過的許多西方的音樂家,都在試圖打破古典音樂的邊界,他們會在演奏中加入其他的媒介形式,來表達全新的藝術理念,而巫娜在這方面才剛剛起步,但這卻是古琴在古典音樂里邁出的創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