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廣泛實施,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由此帶來的審計風險不可小視。所以本文通過分析內部審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會計核算;內部審計;制度評價
引言
會計集中核算在我國財政事務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這一制度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完善并強化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特點
1.1 會計集中核算的獨立性。會計集中核算是指成立一個獨立于本單位的會計集中核算管理機構來管理會計人員的各項相關事務,使其不再接受單位的任何管理,包括工資、年終獎金及各種福利等等。因此從事會計工作的員工脫離了單位的集體管制,有效避免了各單位責任人對會計人員的賄賂或者威脅限制行為,使其便于工作與監督。從而會計人員可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義務與職責,做好分內工作。
1.2 會計集中核算的一致性。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要做到維護各單位之間的均衡性,即在監督范圍、衡量標準與管理尺度等方面應根據國家的費用開支標準、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制度對各個單位進行一致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做到杜絕任何單位搞特殊,使其保持一致性。
1.3 會計集中核算的不變性。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不變性是指原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審批權不發生任何改變。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仍由原單位相關人士管理審批。
1.4 會計集中核算的廣義性。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中所說的會計監督不是之前狹義的監督,而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宏觀與廣義的監督。廣義性的會計核算變得更加明朗,各種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均在明處,大大減少了以往\"暗箱操作\"行為的發生,使得會計工作人員更加正確合理地處理財務工作。另一方面,會計工作人員為了減少違反財經法的行為和會計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種開支進行審核,以便采取相應的理財措施。
2、會計集中核算對內部審計的影響
2.1 對審計工作的有利影響
2.1.1 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實施,使得各審計部門對單位財政事務嚴加管理,提高了對銀行賬單、有價證券、庫存現金和票據存根等的審計力度,大大提高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2.1.2 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會計核算軟件的應用使審計工作可以隨時進行,提高了監督力度,如若出現開支問題,可以盡快發現并迅速糾正,防止不利影響的擴大。這不僅為審計工作提供了方便,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對審計工作的不利影響
2.2.1 會計責任雙重化。自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行以來,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的相關工作不只是由被審計單位負責,核算中心也要承擔相應責任,由此造成了會計責任被分化。會計核算中心要負責保證會計資料和代管資金的真實性、安全性、完整性及其核算工作的合法合理性。另外,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負責人要確保本單位所提供各種資料的真實合理性,禁止提供缺乏真實性的信息。會計核算中心與被審計單位哪一方負責的事務出現問題,哪一方就要承擔相應責任。
2.2.2 增加了審計對象。因為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實施,審計工作除了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也要對會計核算中心進行審計,增加了工作量與工作難度。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所有權、審批權和使用權并沒有改變,因此被審計單位仍然可以調動資金,處于主體地位,而單位中與財務監督管理和會計核算有關的工作則由核算中心一并處理。所以增加對會計核算中心的審計是非常有必要的。
2.2.3 審計評價的改變。審計對象的增加和會計責任的雙重化,使審計評價的工作也要發生與之適應的改變。由于以往的審計對象只有被審計單位,所以審計評價也只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評價。會計核算中心介入審計工作后,也要對其進行評價審核。審計評價的內容包括對被審計單位和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資料和各種數據的完整性、合理性等等。由此審計評價工作更具全面性的同時,也增添了重重困難。
2.2.4 審計方法的改變。針對會計核算中心不參加單位經濟業務而導致監督管理過程出現邊緣化的問題, 因此對審計工作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在審計過程中,由于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的違法違規行為不易被發現,相關單位也對資料的作假方法越來越有經驗,所以審計單位有必要改進以往傳統的審計方法,采用高效的方法完成審計工作。
2.2.5 審計內容的改變。增加審計對象和分化審計責任,造成了審計內容復雜化,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因為會計核算中心脫離于單位的經紀業務,造成了會計核算人員不清楚單位具體的經濟業務活動,因而很難對單位所提供資料得真實性作出判斷,所以對于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仔細分析,明確責任人。審計工作不僅是對會計核算中心資料和代管資金的審計,也是對單位經濟活動,內部資產管理控制,特別是某些不合理行為的審計。由此可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審計內容更加瑣碎和繁多。
2.2.6 增加審計風險。由于會計核算中心與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相脫離,使得核算中心的監督權有名無實,監督力度不夠,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增加了原有風險。此外審計人員的分配問題也隨之而來,分配方法可以依據審計事項或審計單位來分,前者會因為所在單位的不同而提高審計成本;后者會導致同一審計事項不對應,降低審計效率。二者均不利于審計工作的控制,提高了風險性。
3、內部審計應該采取的相應對策
3.1 建立健全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要想保障內部審計的公平合理性,建立健全獨立的審計機構是非常必要的。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可以確保審計人員評判的公平性?,F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中心和內部審計機構并沒有獨立,相同的人員負責會計和審計工作,出現了自審現象。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就要改變現狀,建立健全與行政事業單位經濟利益無關,完全獨立于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
3.2 完善內部審計程序。由于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實施,使審計單位不再負責會計核算的相關工作,而由會計核算中心負責,因此審計程序方面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到規范操作規程,明確責任制,完善內審機構的審計程序。嚴格遵循《會計法》的相關規定,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法律的主體地位不發生改變。資料的提供、簽證和承諾仍由被審單位負責,同樣,會計核算中心要確保會計資料和代管資金等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最大限度地完善內部審計程序。
3.3 強化預算管理,健全預算監督體系。自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行以來,預算管理部門的工作更加便利。因此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部門要將這些便利運用到預算管理中去,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在預算編制方面,要依據由會計核算中心所提供的資料和數據,仔細分析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情況,同時觀察并預測未來經濟走勢,制定更加細致的預算編制工作計劃。此外,執行預算計劃時,預算管理部門要迅速準確地分析會計核算中心的各種數據,及時了解預算工作的進程,以便制定合理的方案,完善管理工作。
3.4 督促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機構要依據《會計法》來督促各行政事業單位和會計核算中心建立健全其內部控制制度。雖然由會計核算中心負責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但是各行政事業單位依然要加強內部控制,規范財務管理工作。要想做好內部控制工作,各行政事業單位和會計核算中心的內部控制不能分離,做好制度的交接。
4、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為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消極影響。因此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證會計核算工作向著高效健全的方向推進。此外內部審計的監督工作也不容忽視,做到全面降低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曾紀發.會計集中核算制的局限及轉化構思[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4,(8).
[2]曹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現狀分析及展望[J].暨南大學,2015.
[3]謝延章.對行政事業單位實行財務集中算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4,(11).
[4]朱虹.會計集中核算對審計工作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