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電廠企業的標準化建設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也是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舉措。本文闡述了水電廠企業標準化建設對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實踐,對通過標準化建設促進安全管理的實現策略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水電廠;安全管理;標準化;意義;策略
水電廠企業的標準化建設,是指為了保證生產經營和管理所必要的效率和秩序,對影響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實際存在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安全管理視角下的標準化建設,指結合生產實際建立和實施安全管理責任制,制定系統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在排查和整治安全隱患和對重點風險源頭進行有效監控的情況下,建立預防和預警體系,使生產中的每個環節都契合安全管理相關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要求,工作人員、生產機械設備、生產所需物資和生產的各個環節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并隨著要求和生產變化不斷改進制度體系。
1、標準化建設對于水電廠安全管理的意義
1.1 有利于責任落實
在傳統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中,管理模式條塊分割問題突出,某一項職責往往是相關管理部門的事,很多人中員員對崗位專業職責認同感大于企業整體管理職責認同感,導致一些制度落實不力,出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現象。而在標準化建設模式下,安全管理責任被落實到不同層級、不同崗位和不同人員,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安全管理責任,有力于形成管理合力,實現有效管理的全覆蓋。
1.2 有利于安全管理的長效化與常態化
水電廠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與素質、機械生產設備的安全運行保障、作業條件的標準化要求以及安全管理的崗位責任等,覆蓋面大,措施具體,是一項常態化運行的機制。
1.3 有利于有效防范安全風險
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重在防范,日常工作重點在于各種風險隱患的排查與治理、對風險的預防和預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可將風險消除于萌芽狀態,有效保障企業生產的安全與穩定。
2、以標準化建設促進水電廠企業安全管理的策略
2.1 安全管理標準化
對國內外一些先進的、經過實踐檢驗的、廣大企業廣泛認可的管理體系要勇于引進,認真研究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與企業實際相結合,使其成為既符合標準要求,又富有企業特色的管理體系。當前被水電廠企業采用較多的是三標、NOSA管理體系。將先進的管理體系應用于企業,一是要成立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和標準評價機構,將達標要求進行細化,明確責任分工。二是制定安全管理標準化工作檢查、評分、評級、驗收、考核等工作制度。三是組織全員參與標準化建設和管理體系制度培訓,將管理體系的要求和每個崗位、每名人員的職責宣傳到位。四是組織專家指導,全企業發動,對照安全管理標準化規范和評級標準逐項自查自評。對不適用的項目,研究問題所在,提出改進意見,反饋到相關責任部門或責任人,限期整改。五是通過不斷整改,安全管理體系臻于完善,提報通過驗收和評審。
2.2 作業現場標準化
作業現場指工作人員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中各類構成要素的總和。作業場所標準化是建立良好安全生產環境、預防事故發生、減少職業危害的有效手段。通過作業現場的標準化,構建安全體系,杜絕不安全因素,獲取安全信息,從而消除安全隱患,促進安全管理。作業現場標準化建設,主要內容有:設備安全標準、安全通道標準、機電設備安全保護裝置標準、防火設施標準、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標準、環境條件標準(如噪聲、照明、輻射、溫度、濕度等)。在作業現場標準化建設中,應重點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對員工進行職業防護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培訓;二是對工作環境、生產設備、生產活動進行安健環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嚴格按標準配備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勞動用品;三是對特殊崗位的噪音污染開展監測,對超出標準要求的,通過減振、消聲等措施減少危害,并定期組織員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四是對防護設施不到位、不嚴密的設備安裝防護網、罩等設施,對生產區內臺階、坑洞、地面突出物等有可能導致人身傷害的部位進行涂色標示。
2.3 操作標準化
水電廠企業生產操作環節多而復雜,工作人員、生產設備設備和工作環境要達到高效有序運轉,離不開科學的操作標準體系。因此,水電廠企業要重視操作標準化建設,結合電力生產實際、人員隊伍特點和設備運行狀況等,制定科學、合理、嚴謹的操作標準和操作規范,以安全管理責任制為重點,完善安全管理教育培訓、宣傳、檢查、考核、獎懲、風險預警、事故報告、事故調查及處理、事故責任追究等制度,形成科學的操作標準化制度體系,對水電廠企業的生產進行全方面、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
2.4 過程控制標準化
2.41 開展隱患排查
對風險源和安全隱患采取多種手段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和排查,排查范圍覆蓋到廠房、辦公區、水工建筑、機電設備、管道、消防、保衛、交通、衛生等方面。在檢查方式上,綜合運用日常檢查、專項檢查、重點部位檢查等,對發現的缺陷、隱患和風險進行建檔管理,制定整改措施,確定整改時限,落實整改責任,加強整改督查,確保整改到位。為便于安全操作和檢查監督,生產現場要掛示直流系統示意圖、油氣水系統示意圖、一次接成圖、用電系統示意圖等。同時設置安全警示、重點設備標示、危險告知等標牌。
2.42 強化責任落實
按照相關法規及水電廠生產經營戰略,將安全管理作為企業管理體系的重點,強化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各個管理層級的安全管理責任,將責任細化到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并與責任主體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加大問責和追責力度,確保將安全管理各項責任落到實處。每年逐級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把安全管理目標分解落實到部門、班組和個人。
2.43 實施應急管理
按照國家有關安全法規的規定,充分結合水電廠企業生產實際,分領域、分重點制定應急預案,建立完善安全應急管理體系。為保證應急管理體系在需要時迅速有效啟動和運行,應制定應急演練計劃,定期開展演練。在演練中充分培養應急技巧、應急知識等應急處置素質。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屬于應急預案和應急制度的,通過一定程序對預案和制度進行修訂;屬于應急人員的,對人員加強教育、培訓和訓練;屬于生產設備的,及時進行消除缺陷或技術改造。
2.5 持續加以改進
任何一項制度、一個體系的確立都不是一勞永逸的,水電廠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著諸多內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因此要對標準化建設體系和措施持續加以改進。
一是不斷提高對人員勞動安全、職業健康安全、工作環境安全的標準;二是更加注重細節、注重預防、注重全員的參與,促使安全管理標準逐步提高;三是經常性細化和梳理各項制度和安全管理要素,提高安全管理的操作性和工作開展的系統性;四是根據生產的變化不斷調整安全評估策略,及時消除和降低風險因素;五是持續開展設備監測,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監控和評估,不斷整改存在的缺陷和隱患;六是堅持開展員工安全管理培訓,使員工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不斷提高安全防控和保護意識,以及安全操控技能,形成全員安全管理的合力。
3、結語
加強水電廠企業安全管理水平,進行標準化建設是有效途徑。在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中,應注重引進先進的管理體系,與企業生產管理實際相結合,從制度建設、責任落實、應急管理、隱患排查、人性關懷等多個方面為標準化建設提供保障。同時,標準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向湧濤.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問題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4:152-153.
[2]葛捍東.開展標準化建設全面打造平安水電[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5,7:85-87.
[3]張萍,張志昂,陳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在水利施工中的應用[J].山東水利,2016,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