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舉措,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電力資源,充分運用河流的運輸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改善我國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農田灌溉的水利建設。本文就簡單概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的不足與加強措施。
【關鍵詞】農業;灌溉;不足;措施
一、基層水利工程建設概述
基層水利建設是指主要規模小的工程建設。這種水利工程造價都不會太高,施工難度不會太復雜,一般會選擇在農村或者山區建設。由于這些地區的經濟水平不高,所以工程資金和施工技術水平都會成為重要問題。很多建設單位通常也是施工方,他們在施工過程中缺乏對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導致工程存在很多隱患。
二、我國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 對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認識不足
農田灌溉水利工程對改善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和影響。但是如果想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切實有效的管理體制。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的地區的領導對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認識還不夠全面到位。
2. 工程管理機制落后,“重建輕管”現象普遍
工程管理機制落后,“重建輕管”現象普遍存在,主要體現在:管理體制不順,責權不清。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著權責不明的問題,往往一個農田灌溉水利工程涉及到多個部門管理,例如:水利部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從而導致發生問題時各個部門相互推諉,使得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管理過于復雜,難以有效發揮其作用;內部管理粗放。部分基層政府由于錯誤的政績觀,往往為了自身政績,大力修建農田灌溉水利工程,但是卻沒有考慮水利工程日后的維護,從而導致很多的水利工程都是帶病運行,這不僅影響了水利工程效利用的發揮,對國家資源更是一種浪費。
3. 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存在問題
明確農村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產權是改革的基礎,只有明確產權,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建設水利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在目前我國水利建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明確工程產權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我國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宣傳力度不夠,使得社會各界不了解工程產權改革規定和意見,從而制約了工程產權改革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沒有制定出詳細的產權改革意見或者改革建議模糊不清、模棱兩可,難以真正維護投資方利益,從而導致很多投資農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人不敢輕易投資;對產權改革設置種種門檻。由于認識不足,維護既定利益等原因,部分基層政府部門往往對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產權改革設置一些障礙和門檻,例如收取高額的產權登記費用等。
三、加快我國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1. 提高對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認識
認識是行為的先導,只有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正確指導日后的實踐活動。要想幫助我國基層水利管理部門盡快建立完善的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首先應該提高對改革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工程管理理念。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加大對改革的宣傳力度
使每一個人尤其是政府領導認識到加快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不僅可以促進我國水利工程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可以大大改變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盡快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意見,從而為日后的改革提供指導。
(2)對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大量歷史表明,每一個改革都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然離不開上級政府部門的支持。為了可以盡快完成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上級政府部門應該從各個方面對改革提供支持,如財力、物力以及人力支持等。
2.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機制
(1)明確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責
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因此,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機制中首先應該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使各個管理部門可以正確履行自己的權力和職能;另一方面如果水利工程發生事故可以盡快的找到責任方,從而也可以追究相關單位或個人的責任。
(2)完善水管單位內部管理制度
樹立成本意識和風險意識,減少工程運行成本,提高工程的經濟和社會效用,進而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
(3)重視水利工程的維護工作
農田灌溉水利工程關系到成千上萬農民的切身利益,水利管理部門和基層政府應該走出重建設、輕維護的思想誤區,做到不僅重視建設,更要重視水利工程的日后維護,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3.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基層水利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對糧食主產區進行重點扶持,對小型水利設施進行改善。通過多渠道對資金進行籌集,增大資金投入,將財政支農資金用好,并對農業基礎生產建設的投入進行進一步增加,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生產設施的基本條件。同時相關涉農部門也要做好配合工作,對水利設施建設中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四、結語
在基層水利建設施工過程中,意識是首要的問題,要想保證建設出優質的工程,首先要讓大家樹立健全完善的意識,然后建立并完善科學的監督管理體制,對項目建設管理程序進行規范,保證經費使用透明性和施工過程合理性,保證為農民建設起優質的水利工程,同時進一步加強工程后期的管理,保證工程建設效益的發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趙學梅.我國農田灌溉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J].科技傳播,2012.
[2]戴元俊.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
[3]高明云.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改革的探討[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