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水旱災害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充分暴露出我縣水利基礎設施防災抗災能力薄弱,農田水利設施“欠賬”嚴重等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鄉鎮水利工作實際,對我縣農村水利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如下簡單探討分析。
一、我縣農村水利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存在安全隱患,服務功能嚴重退化
由于我縣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靠農民投勞,就地取材,建設標準不高,長期帶病運行又缺乏必要的維護,加之配套不完善,設備老化失修,投入無保障,導致功能衰竭,效益急劇下降;又由于工程病險、淤積等原因,工程蓄水能力降低,受益面積減少,灌溉保證率下降,更為嚴重的是安全隱患突出。
2 飲用水不安全問題突出
盡管近年來,我縣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解決了部分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但因我縣幅員遼闊,農村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條件惡劣,地形地貌特殊復雜,水土流失嚴重,加上工程措施不力,尚有20多萬農村人口依然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且存在取水不便、供水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群眾身心健康,也嚴重制約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3 農田水利設施“最后一公里”建設嚴重滯后
我縣現有骨干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設計標準低、工程量不足、配套不完善、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小型水利設施渠系配套及田間排灌工程更是欠缺或損毀嚴重,致使各灌區灌溉保證率極為低下,遠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迫切需要。農田水利設施“最后一公里”建設的滯后,已經嚴重阻礙了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
4 農村水利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土地包到了農戶,但水庫、山平塘、渠道、橋閘涵、泵站等仍實行集體所有、集體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沒有集體經濟組織依托的“集體”到底是誰?集體所有制以什么形式來實現?“集體”虛設,水利工程所有者主體自然就“缺”位,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基層政府代替“集體”承辦本該由“集體”辦的事,造成政府“越位”,政府與農民在農村水利中的角色“錯位”。
二、對策措施
2011年,中央1號文件奏響了全面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號角。水利發展又迎來新的春天。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研究新辦法,探索新機制,切實加強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強力水利支撐保障。針對我縣實際,就加快農村水利改革發展,提出如下對策思路:
1 加強科學管理,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
要把水利工程管理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切實扭轉“重建輕管”的局面。一是對建后形成的水利資產要及時移交給有關單位和個人,并頒發產權或使用權證書,采取專業管護、拍賣經營、個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實有效、適合當地社會情況和不同工程類型的運行管護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進入良性運行軌道。二是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同時抓好安全管理及經營管理工作,以充分發揮其最大效益。
2 加快項目帶動,加大財政投入水利建設
要緊緊抓住中央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加強國家投資項目管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群眾投資投勞的積極性。一是要把涉水支農項目有機結合,確保重點工程、重點區域投入。堅持突出重點,加強發改、財政和農口各部門的協調行動,將涉水支農項目資金捆綁起來,對重點工程、重點區域加大投入。二是要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調整支出結構,在每年財政資金預算安排上,專門列出重點水利建設資金,確保節水續建配套和重點水利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加大公益型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力度,調動基層和群眾大干水利的積極性。
3 完善民辦公助,激活民資投水利
要轉變基層和群眾單一依靠國家投資辦水利的傳統觀念,進一步放開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權,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制訂出臺多種形式的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的辦法和優惠政策,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建設小型水利工程,政府以獎勵的方式實施補助。
4 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管理運行機制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要以明晰工程產權為核心,以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根本,以保證工程安全運行為前提,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及社會各界參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好農村水利工程的效益,促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通過改革,一是建立起產權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務社會化,建、管、用相一致,責、權、利相統一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二是建立起運轉高效、管理規范、服務到位的水管單位運行機制;三是建立起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維修養護體系;四是建立起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水費計收方式;五是建立起規范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與監督機制,實現水利工程步入良性管理運行軌道。
5 加強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要按照“職能明確、布局合理、隊伍精干、服務到位”十六字方針科學設置基層水利服務機構,明確職能,保障人員編制及足額經費,配備必要的辦公條件及設備,確保其健康發展。二是要高度重視基層水利行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全面提升職工隊伍素質,切實增強水利勘測設計、建設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批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水行政執法、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統攬全局,承擔起相應的工作。三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用水合作組織,切實解決農村水利工程集體所有的實現形式,即扮演“集體”角色,負起工程“業主”責任,明晰所有權,建立健全充滿生機活力的管理經營機制,促進工程良性運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縣農村水利存在著建設不足、管理不善、體制不順等問題,遠不適應當前及今后農業生產的需要,需要進一步健全投入機制,加大建設力度,創新管理模式,加強基層服務體系,推進農村水利科學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