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濟寧泗河流域面積廣,防汛設施建設不完善,不均衡,防汛壓力大。通過對現有防洪設施,防洪工程和水文情況的分析研究,找出了泗河防洪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根據問題的性質,制定出防洪工作的有效對策,為把泗河建設成為安全、清潔、并為沿岸農業發展提供可靠水源保障的目標做出貢獻。
【關鍵詞】防汛;泗河;工程建設;安全
1、泗河流域基本情況
泗河發源于山東省沂蒙山區新泰市太平頂西麓,屬淮河沂沭泗流域南四湖水系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經濟寧市泗水、曲阜、兗州、任城、鄒城、微山、濟寧高新區等7個縣(市、區),于任城區辛閘村進入南陽湖,全長159 km,流域面積2 357 km2,是南四湖湖東地區最大的山洪河道。
泗河流域防洪的暴雨來源主要是臺風雨和氣旋雨,降雨強度大,容易產生洪澇災害。流域地勢、地形復雜,上游是山區丘陵地形,下游是山前沖積扇平原和濱湖洼地,河道上陡下緩比降變化大,一般在 0.91‰~0.28‰之間。受到地勢的影響,洪水在上游暴漲暴落,流速大,挾沙多,到了下游流速變小,河道上沖下淤,淤積河床。
2、泗河防汛問題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在治洪歷程中,雖然泗河的防洪形勢逐步改善,但泗河40+595~78+000段堤防不連續,泗沂三角滯洪區自然滯洪,安全建設滯后等問題突出,不能滿足泗河防護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仍存在較大的防汛安全問題,具體表現在。
2.1 防洪工程體系不完善
滯洪區建設方面,小沂河在匯流口以上 3.2 km 無右堤,匯流口以上 5 km 無左堤。1958 年,為了保證河右岸兗州城區的安全,在泗河治理中修造了大柳村、田家村、馬家村、張家村、八里鋪、大柳村、孟家村、伊家村等9個村莊的防洪圍堰,但目前這些圍村堰已經嚴重損壞,安全建設滯后,已不能滿足防洪要求。
在堤防工程體系方面,90年代開始,濟寧市先后落實了泗河下游治理工程、南四湖湖內泗河治理工程、濟寧市泗河防汛應急工程、泗河(78+000~93+800)段治理工程等重點防洪工程建設。這些工程的實施,雖減緩了泗河的防汛壓力,但泗河 40+595~78+000 段堤防的不連續,防洪標準低,使整體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2.2 堤防不連續質量差對防汛構成威脅
小沂河下游右岸 3.2 km 無河堤,泗河干流左岸樁號 41~47K、70~72.5K、75~78K,右岸樁號 67.5~68K、69.5~75K 河段基本無河堤,其他的堤段,堤防比較單薄矮小,堤頂寬度一般為 2.0 m,個別堤段僅有1 m,填筑材料也多為砂土和純砂,且施工質量差,堤基多為沙性透水堤基,防滲能力很差,防洪能力很低,達不到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2.3 河道險工和阻水障礙影響防洪安全
泗河為山洪沙質河道,河道沖淤嚴重,險工多,最嚴重處險工有 23 處,急需加固;沿河郭營壩、金口壩及高家村、顏家村生產橋路基阻水嚴重,加之沿線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成為新的防汛隱患;泗河入湖口淤積,洪水入湖緩慢,行洪道兩側地勢較高,洪水在湖內擴散較慢,造成河道長期高水位運行,造成較大的洪水風險。
2.4 管理設施與水文建設落后
1)現有管理設施不能滿足防汛要求。一是水位觀測斷面少,觀測手段落后。泗河沿線僅有竹子園、鄭莊兩處水位觀測斷面,且均為人工觀測斷面;二是防汛道路少,不利于防洪搶險。左岸金口壩以上,右岸孔村橋以上堤防狹窄,路況差,有時根本無路可通,不適應防汛搶險的要求。
2)水文站點少,不能滿足現代防汛及水文站網規劃技術要求。泗河河道長 139 km,干流現僅有一處國家基本水文站——書院水文站,承擔著泗河干流中、上游1 542 km2流域面積的水情預測、防汛預報、水資源監測等水文管理工作,而其他水段卻沒有水文站,給下游 40 km 范圍內的防洪預報帶來了困難,當出現暴雨洪水,下游無水文測站控制,無法提供準確的水文情報,增加了防汛調度難度。
3、泗河防洪治理對策
1)開展泗河滯洪區建設工程。一是在泗沂三角自然滯洪區修筑堤防、建設分洪閘和退水閘,將自然滯洪區改為可控制運用的滯洪區,并完善圍村堰,開展避洪樓、撤退道路、預警設施等安全設施建設,提高滯洪區科學調度能力,改善滯洪區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利用中游左岸鮑店煤礦采煤塌陷地建設滯洪區,科學防御超標準洪水。
2)加強防洪非工程體系建設,科學防洪。一是加強水雨情測報、預報和警報系統建設。改建書院水文站觀測設施,在下游建設兗州水文站,在鄭莊、濟鄒公路橋和湖口建設水位、流量觀測斷面,配置自動觀測和信息自動采集與傳輸系統,為防汛指揮系統提供可靠的水情預報。二是加強防汛指揮調度系統建設。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級防汛責任制,建立泗河防汛指揮部,加強對泗河防汛工作的領導。三是抓好工程管理。加強對堤防、閘壩、穿堤涵洞等防洪工程的日常養護維修和更新改造工作,確保工程的良好運行。四是制定科學的防汛預案。根據工情、雨情、水情,結合運用上游水庫與滯洪區,按照科學、實用、可操作原則,制定洪水調度方案和防汛預案,為防洪調度、指揮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盡快實施泗河 40+595~78+000 段治理工程。按照標準修筑泗河金口壩以上干堤及小沂河段無堤段堤防,與上下游堤防形成整體防洪工程體系。對郭營壩進行拆除,對金口壩進行接長,對阻水的高家村、顏家村生產橋進行改建,加固穿堤涵洞及險工護岸,形成整體防洪工程體系。
4)治理河道采煤塌陷。對受煤炭開采影響河段按照高標準進行綜合治理,未受開采影響河段,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要求,規范煤礦泗河下采煤行為,開展河下采煤防洪影響評價和治理技術研究,嚴格控制開采,采取采前預加固、采中動態防控和采后綜合治理措施,按照遠期規劃開展河下采煤沉陷治理,確保泗河防洪保安全能力。
5、總結:
通過對泗河流域訪問問題的研究,采取可靠有效的應對措施,是泗河水流域實現長治久安,流域居民安居樂業,水質良好,實力設施齊全造福千家萬戶,為當地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沂沭泗河道志[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2] 田文書. 河道下采煤沉陷治理模式研究 [D]. 濟南: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