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疆農業的發展,節水灌溉技術不斷深入,噴灌這一節水新技術不斷被農民認識、接受,在將來必將大面積普及推廣。
【關鍵詞】新疆農業;高效節水;噴灌技術
引言:
新疆是地處我國西部亞歐大陸腹地,屬于內陸干旱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 mm。新疆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單位面積的產水量全國倒數第三。新疆也是農業大省,農業的缺水問題日益嚴峻,如何解決在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的農業用水成為了我們關注的重點。于是,節水噴灌技術就應運而生。
1、噴灌技術
1.1噴灌的原理
噴灌是利用管道將有壓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過噴頭分散成細小水滴,均勻地噴灑到田間,對作物進行灌溉。它作為一種先進的機械化、半機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發達國家已廣泛采用。
1.2 噴灌的主要優點
1.2.1節水效果顯著,水的利用率可達 80%。一般情況下,噴灌與地面灌溉相比,1m 3 水可以當 2m3 水用。
1.2.2 作物增產幅度大,一般可達 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農渠、毛渠、田間灌水溝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種面積;灌水均勻,土壤不板結,有利于搶季節、保全苗;改善了田間小氣候和農業生態環境。
1.2.3 大大減少了田間渠系建設及管理維護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1.2.4 減少了農民用于灌水的費用和投勞,增加了農民收入。
1.2.5 有利于加快實現農業機械化、產業化、現代化。
1.2.6 避免由于過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鹽堿化。常用的噴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軸式、卷盤式和輕小型機組式。
2、噴灌設施利用率較低的原因
2.1 噴灌的統一性與土地經營一家一戶的方式不協調
噴灌需要采 取大面積整合作業方式,適合在集約經營程度較高的大塊耕地上使 用。目前農村土地基本是“一家一戶一小條”,農民自主經營,種植結構、播種時間、作物壟向等很難統一,而噴灌只能同時澆地,戶與戶之間互擔牽制,在澆水順序、澆水多少等方面容易引發矛盾。鄉村干部在管理、協調上嫌麻煩。
2.2 噴灌設施單位時間運行費用偏高,群眾不太認可
受傳統大田漫灌的影響,部分群眾尚不能徹底從中解放出來,總是用大田漫灌的澆 灌水平和單位耗電量來衡量噴灌的運行效果,認為噴灌不如大田漫灌 澆得透。噴灌的耗電量高,費用投入大。特別是在地下水埋深較淺的地區,機井配套水泵噴灌比管道灌溉電機功率大,耗電量大,電費高。據測算,地下水位埋深在35m之內,噴灌比管道灌溉費電。而群眾最 關心的就是灌溉成本,不是節水。而且,近年糧食價格一直處于低迷 狀態,造成噴灌工程產出效益較低,群眾對噴灌工程使用的積極性下 降。
2.3 噴灌作業比較麻煩,對群眾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使用噴灌設備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技術規范,加之在澆地過程中地面鋁合金管道拆移 耗時廢工,泥粘水淋比較辛苦,安裝拆移勞動強度大,在高稈田間操作 又很容易損壞作物,形成了群眾能不用就不用的想法。
2.4 農業生產組織性差,難以充分發揮噴灌的節水優勢
目前我區農村生產主要還是一家一戶各自為戰,專業生產組織不多。群眾根據自己的感覺決定種植作物品種,五花八門,種、管、灌、收都是自己操作,致使噴灌的規模性與一家一戶經營體制不相適應,節水性能無法發揮。
3、提高噴灌利用效率的措施
3.1 開發適合新疆地區的噴灌機組,降低價格,形成本區特色的噴灌系列產品
推廣噴灌技術不僅要求技術先進、設備質量可靠,且要價格適中,現有的噴灌設備缺少中低壓噴頭,缺少與農村耕地一家一戶種植模式相適應的小型噴灌機組。研制開發新型小型多功能噴灌機組,要噴灑幅度可變、行走速度可調、桁架可折疊,適合農村承包責任制。開發適合該機型的低壓、大流量噴頭,使新的機型既可應用于井灌區,也可在渠道灌溉、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區應用,適宜于不同的地勢、不同的作物,擁有自主產權,形成產業化,則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這也正是中國廣大農村發展噴灌技術的迫切需要。
3.2加大科研力度,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產權的專利技術
隨著國外噴灌設備及技術大量出現在中國的噴灌市場,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外噴灌技術總的發展趨勢是朝著低壓、節能、多目標利用、灌溉精準化、產品系列化、標準化及運行管理自動化方向發展,但中國噴灌技術的發展更應適合中國國情,針對市場需求,科研單位與企業聯合,研制開發適合中國國情的噴灌設備系列產品。
3.3加快設備研制與產業化進程
針對目前中國噴灌設備生產企業多、生產規模不大、產品成本高、質量難以保證、難與國外產品競爭的局面,建議政府選擇優秀企業,安排啟動資金扶持,促進其實行規模化生產,或者支持有能力的企業,通過兼并、聯營等形式,形成企業集團,走分工協作集約化生產的道路。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只有站穩國內市場,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才能逐步走出國門。
3.4因地制宜地發展噴灌
講求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并舉效益是節水的目標,也是噴灌技術發展的生命線,噴灌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廣大農民需要的基礎上,推行節水灌溉,要讓農民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改變“跑項目要錢,要了錢修工程,修完工程就報廢”的舊習慣, 要從流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因地制宜地選用適宜的噴灌形式,并與配套的高效農業技術措施相結合,提高噴灌的綜合效益,讓使用者切實感受到噴灌的好處,要對噴灌的效益做深入總結、科學分析,用有依據的數字和典型事例說服群眾,使他們由主動接受轉向主動投入。只有圍繞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突出效益核心,才能使噴灌技術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4、結語
農業高效節水噴灌技術在新疆地區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當地的經濟效益,增加了廣大農民的收入。然而,要想使新疆地區的高效節水噴灌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明確定位農業高效節水噴灌技術的發展重點、建立高效的節水驅動機制,強化節水管理以及建立并不斷完善與新疆區情況相適應的農業高效節水技術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春青, 杜秋平, 朱喜山.提高噴灌系統建設促進農田水利事業發展 [J]. 農業與技術,2013(10).
[2]楊險峰,徐小軍,黃永忠.新疆發展節水灌溉工程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