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和關鍵。發展灌溉排水,農田水利以農業增產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能夠調節地區水情,改善農田水分狀況,防治旱、澇、鹽、堿災害,以促進農業穩產高產的綜合性科學技術,提高抵御天災的能力,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使之有利于農作物的生產。
【關鍵詞】農田水利;現狀;發展建議
一、關于農田水利的概述
所謂農田水利,是指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建設,即通過建設與運用各種水利工程措施,改善、調節農田水利分布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提升抵御天災的能力。從而促使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有助于農作物的生產與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農田水利的基本內容包括:灌溉、排水、塘壩水庫及圩垸建設、中小型河道整治、農田水土保持、低產田水利土壤改良、農牧供水、土地整治。
二、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發展現狀
目前,農田水利對農業的支撐能力明顯不足,在全國18億多畝耕地中,有灌溉條件的只有8.3億畝,其他 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飯,缺少基本灌排條件;很多灌區工程不配套,運行效率不高 ;一些設施特別是中小型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尤其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全國平均完好率不足 50%,,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只有0. 48,遠遠低于發達國家0.7-0.8的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設備報廢、效益下降嚴重,難以為繼。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農民投工投勞,因陋就簡興建起來的,工程建成時就存在標準低、配套不全、質量差、設備及技術落后等問題,再經過幾十年運行,現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設計年限,進入更新、改造時期,工程老化失修、設備報廢嚴重,難以為繼。據相關部門調查資料,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設備報廢等原因,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僅為50%左右,實際灌溉面積遠低于設計灌溉面積。在2009年的抗旱災中就出現有水澆不上地的現象。
2.投入嚴重不足。建國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以農民投入為主體,隨著改革開發的深入發展,國家對”三農”政策的調整,農民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銳減,現在農民投入的主要形式投勞投工只相當以往的1/4左右。近年中央財政恢復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2009年增加到近五十億元,但與水利專家測算全國農田水利建設每年需要千億元以上資金相比,相差甚遠。加之地方財力有限,要求地方財政配套的資金多數落空,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嚴重不足。
3.農村水資源污染依舊嚴重。在社會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大量的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和農藥隨意排放,嚴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的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同時,由于植被遭破壞,致使許多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耕地退化、土質松軟,使農產品產量下降。雖然采取了一定措施來治理污染,但成果甚微,急需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水資源使用。
三、關于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發展建議的探討
(一)建立健全水利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執法的力度
國家頒布實施《環境保護法》、《水法》,為各省市、自治區制定符合本地區水資源保護與農田水利建設規范提供了科學的法律依據,對原有水利工程的管理職責,產權歸屬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并做出明確的規定。建立并完善監督考核機制與獎懲制度,強化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以法律的強制性與執法的權威性約束各地在建設農田水利設施時的違規行為。
(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宣傳,督促全民興辦農田水利
國家與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興辦農田水利對農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對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使得廣大農民群眾意識到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提高全民興辦農田水利設施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與建立相應的監督部門,保障全民投資資金使用的科學、合理、公平、公開。
(三)全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將節水工程建設與農田水利建設有力結合
在構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全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充分發揮節水灌溉技術使用方便、節水、投資少的優勢,在農田與果園中大力推廣,提升灌溉的質量與效果,提高糧食的產量與質量。在農田水利建設中,要充分搞好河道與渠道的漿砌防治工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另外,要加強對農田水利科學技術的研究,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建立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特點的農田水利技術系統,使得農田水利技術與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合作,為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服務。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要依據當地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聚合多元化資金構建整個區域范圍內農田水利的工程體系、服務體系,構筑出水資源節約、保護、配置和開發利用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的大框架,提高水土資源的利用效益。加快農田水利建設納入各級領導考核內容,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質量責任制和監管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著手,進行全面的農田水利發展的新模式探索。
參考文獻:
[1] 魏家慧. 農田水利建設策略分析[J]. 民營科技, 2011,(01):79-81.
[2] 王樹林. 農田水利建設的幾點思考[J]. 民營科技, 2011,(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