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研哉(Kenya Hara)
生于1958年,是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其作品見于長野冬季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節目紀念冊和2005年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的文宣設計,展現了蘊含日本文化的設計理念。
2016年9月19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攜手紅星美凱龍在UCCA悅廊帶來了“更好的日常——視覺之外:紅星美凱龍設計大展”。展覽邀請了于爾根·貝(Jurgen Bey)、原研哉(Kenya Hara)、隈研吾(Kengo Kuma)、盧卡·尼奇托(Luca Nichetto)、克里斯蒂娜·斯特蘭德(Christina Strand)五位國際知名設計師,展示其專為紅星美凱龍30周年慶典設計的家具作品。
這場展覽旨在引導公眾感知當下日常生活景觀之下的創造潛能,從而以全新的方式進行自我認知,并反思視覺文化、家居空間對生活及心理狀態的雙向影響。
“日常生活”使“創造的種子”得以生長、受到滋養,但同時亦被慣性和經驗性所遮蔽。設計品,特別是家居用品,是日常生活物化景觀的典型代表。本次展覽旨在引領觀者的意識和思維,穿越作品的視覺表象,體驗當代設計大師通過家居設計為我們呈現的創造與日常之間的張力,從而理解“設計”在服務日常的同時而超越日常的雙重可能性。
只有穿透日常生活帶給我們的慣性和經驗,設計才能創造出最美的日常景觀。
通過展示這些設計作品,將“創造的種子”這一抽象的源頭隱藏于家居設計的貌似日常可見的細節,以及展覽的超日常環境中,從而既展示東西方設計師不同的創作根源和方式,也展示了“日常生活”作為設計品組成的物化景觀,作為精神種子的萌生之地,如何寄托、遮蔽而又不斷刺激每個人最質樸的期待和追尋。
同時,本次展覽也試圖揭示日常遮蔽狀態之下的無限創造力,暗示著重新發生各種未來的可能性,表達了對創造力的期待。
展覽展示了五位國際設計大師以“為中國生活設計”為命題創作了五組設計作品。每組作品都分為展臺、桌子、墻體、黑屋四個區域,以四種不同的方式讓觀眾與作品發生關系:展臺和桌子直接展示設計師的作品,首先以常規的方式將觀眾引入設計展的場景之中;墻體則以不同設計師的理念為線索,為觀眾營造發散性的審美實踐場域;黑屋的區域構成展覽最為關鍵的部分,呈現展覽的互動單元——觀眾進入光線昏暗的房間中,尋找設計師擺放在房間中的代表個人信息的私人物品,這些物品激發觀眾探索自我與外界的靈感,并建立起觀眾和設計師之間的通道。
這四種方式亦可看作一個過程的四個階段,象征了自我感知的輪回,引導觀眾思考設計作品、設計師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在視覺之外、沉思之中體悟設計與日常生活相生相礙、不可分割的復雜關系。
隈研吾(Kengo Kuma)
生于1954年,畢業于東京大學工程研究所建筑系。作為日本著名的建筑師,他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擅長將古典與現代風格融為一體;曾榮獲國際石造建筑獎、自然木建筑精神獎等。
于爾根·貝(Jurgen Bey)
1965年生于荷蘭,畢業于埃因霍芬設計學院。2002年,他與Rianne Makkink共同創辦位于鹿特丹的MakkinkBey工作室,近期他們開創了實驗性產品品牌Prooff。于爾根·貝現任教于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擔任阿姆斯特丹的桑伯格學院主任。
盧卡·尼奇托(Luca Nichetto)
1976年生于威尼斯,畢業于威尼斯建筑大學工業設計系。2006年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NichettoPartners,專注于產品設計,并提供設計顧問的服。尼奇托曾獲大量的國際獎項,曾在威尼斯建筑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擔任講師,并擔任眾多國際設計活動的藝術總監。克里斯蒂娜·斯特蘭德(Christina Strand)
享有國際聲譽的杰出家具設計師。她為全球各地的客戶、企業呈現杰出的設計產品,并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其設計專長包括家具設計、工業設計、椅子設計、設計比賽、辦公室設計等。2015年,她獲Finn Juhl Award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