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可以時時關注上市公司對于質押情況的公告,未來是停牌、補充抵押物還是增持、回購等方式穩定股價或是其他方式處理,都可以作為買入或回避的參考。
大盤跌穿3000點之后,令上萬億規模的股權質押市場接受第二次考驗。不少投資者關心股權質押是否觸及平倉線,從而出現負反饋導致股市進一步下跌。
股權質押再引關注
近期,深交所一條“關注函”,再度引起市場對于股權質押的關注。
3月23日,深交所官網披露了關于對湖南大康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監管函顯示,截至2016 年3月23日,大康牧業控股股東上海鵬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欣集團”)累計質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5.22億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8.08%,占鵬欣集團所持有大康牧業股份的比例為99.96%。根據公告,鵬欣集團主要是為融資而進行股份擔保。
深交所對此表示高度關注。深交所稱,請公司確保在業務、財務及資產等各方面保持獨立,防范關聯方資金占用等情形的發生。另外,如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持股或者控制公司情況發生變化,請按照相關規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3月14日晚間大康牧業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為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于2016年3月15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披露相關事項后復牌。
消息一出,股民驚呼:停牌,原來如此。
其實,早在去年6月開始的暴跌行情中,股權質押業務就一度被視為系統風險點之一,甚至還被理解為是“千股停牌”的幕后“真兇”。而在今年行情逐漸平緩后,股權質押業務也絲毫沒有冷卻的跡象。
股權質押運用普遍
記者了解到,股權質押的快速興起受益于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數據顯示,去年以來一共1397只個股合計發生了6944次股權質押,涉及1869.79億股,涉及參考市值達到3.34萬億元。截至目前數據,仍有1356家上市公司合計1580.80億股未解除質押,涉及參考市值達2.81萬億元。
股權質押屬于權利質押的一種,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缺錢時,可以將自己的股票在一定期限內質押給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信托等,從而獲得貸款,以緩解短期流動資金不足所帶來的壓力,這是大股東常用的一種融資手段。
但通常來說,以股權質押進行融資一般都要打折,即有質押率。目前,股票質押的質押率主板為50%到60%,小盤股或優質創業板股票為30%到40%。在實際交易中,一般而言,警戒線和平倉線主要由資金方自行確定,從綜合股權質押主要的資金方信托、銀行和券商的標準來看,一般質押警戒線設定為160%,平倉線設定為140%。
假設股價為1元,質押率為4折,預警線為150%,平倉線為130%,則預警價=1×0.4×1.5=0.6元;平倉價=1×0.4×1.3=0.52元。當股價跌至低于平倉價時,質押方有權對其進行強行平倉。
當然,在股價跌破股權質押警戒線后,融資人如果不愿意被平倉,通常有三種選擇:追加抵押證券、追加抵押現金和贖回質押股權;除此之外的第四個非正式“捷徑”,就是停牌,畢竟當賬面價值不再下降時,補倉壓力也會隨之暫緩。
股權質押與停牌是否關聯?
如此說來,在此前“千股停牌”的大戲中,盡管上市公司的理由各有不同,但股權質押一度被視為是主因之一,甚至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公開的秘密”,也不無道理。
資料顯示,去年7月7日當天一共有786家上市公司停牌,占A股上市公司近三分之一,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上市公司在當年內涉及了股權質押。
一名券商人士表示,在股價快速下行時,股權質押客戶會頻繁接到追加抵押品的通知,如客戶面臨資金緊缺和已經大比例質押股權,這無疑是種巨大壓力。他表示,不排除有客戶會選擇對上市公司施加影響、讓股票暫停交易,畢竟這樣可以讓股價停止下滑,以避免觸及警戒線,減輕追加抵押品的壓力,不論對客戶還是券商都是好事。
對股價影響幾何?
那么,對于股民最為關心的股價漲跌,股權質押影響如何?
舉個例子,假設上市公司總股本為5億股,A是公司的控股股東,持有其20%的股份,也就是1億股。市場上質押率為40%,預警線160%,平倉線140%。
A股東要融資,想把自己的股份質押出2000萬股換取流動資金。可現在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只有8元錢,按照40%的質押率,只能換到2000萬元×8×40%=6400萬元。如果股價是10元錢,就能換到8000萬元,多了1600萬元。
于是,A股東想了各種辦法,把公司股價從8元“管理”到10元,順利完成了質押,換了8000萬元流動資金。
可惜,好景不長,上市公司股票價格開始連續暴跌,A股東心里有點著急,在心里默默算了筆賬:預警價格=10×40%×160%=6.4元;平倉價格=10×40%×140%=5.6元。
某一日,上市公司股價跌至7元,離預警價格很近了,金融機構通知A股東補倉。A股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按照質押市值不變的原則,又給了金融機構857萬股上市公司股票。
可是,市場依然不見好轉,上市公司股價仍然在下跌,A股東只能一次次地補倉,很是被動。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A股東決定采取一些積極措施,阻止股價下跌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停牌,阻止股價下跌;在停牌期間,多方籌措資金,復牌后,在二級市場回購股份,拉升股價。
最后,A股東堅定的護盤決心給市場注入了信心,終于抑制了股價下跌,A股東的利益也得到了有效保護。
由此可見,股權質押前,大股東為了以相當的股份獲得更多的貸款,可能會拉升股價,進行市值管理;股權質押后,面對股價下跌,大股東可以采取停牌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但停牌是把雙刃劍,雖然短期可以抑制股價下跌,但也使公司股票失去了流動性,不能頻繁使用;股權質押后,面對股價下跌,大股東可以通過回購股份等市場管理手段來保護股價,股民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判斷股價的走向;而如果股價跌至平倉線以下,大股東沒辦法補倉,又沒錢償還貸款,所質押股票的所有權將發生變化,金融機構拋售時,是會對二級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
三類股需注意潛在風險
根據滬深證券交易所數據,截至1月28日,證券公司開展的場內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融資余額為7000余億元,整體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約249%,股權質押強制平倉線,低于平倉線的融資余額為200余億元,多數借款人通過追加擔保物等措施消除了平倉風險。
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場內股票質押業務的違約處置一般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司法過戶等方式進行,對市場影響有限。雖然此項業務目前總體風險不大,但也要提醒上市公司和相關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做好風險管理,控制可能的業務風險。
市場人士認為,每逢出現大幅下跌,股權質押的堰塞湖都是懸在A股投資者頭上的一把劍,為防止后續質押股權“地雷”爆發,投資者可以時時關注上市公司對于質押情況的公告,未來是停牌、補充抵押物還是增持、回購等方式穩定股價或是其他方式處理,都可以作為買入或回避的參考。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股權質押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比較低,但短期仍需要注意以下三類股票潛在風險:
一是質押股份占總股本比例較大的個股。因為此類股票一旦被強平,會有巨量股票被拋售,容易引發資金踩踏。
二是質押股份占大股東持股比例較大的個股。在股票質押出現風險時,補充現金或增加股票質押都是常見的做法,但如果股票質押占大股東持股比例過大,則可能會使得質押股東無法通過繼續質押股票方式獲取足夠保證金。
三是質押股份股價跌幅較大的個股,容易觸發警戒線或平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