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對麗水市庫區旅游產業升級的要求,采用SWOT分析方法淺析本市導入游艇產業中的優劣勢、機會及威脅,并根據SWOT分析法相關因素的戰略組合理論給出評價結論,以期實現地區游艇產業啟動及山水生態旅游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SWOT;旅游產業;游艇旅游業
1.本市游艇產業發展現實需求
1.1 國內旅游業的穩步增長背景
2013年,我國《旅游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旅游業法制化建設實現根本性突破,并預示著我國的旅游業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據統計,2015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突破4億人次,同比增長14.1%,國內旅游收入達3.41萬億元,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超過了教育、銀行等產業;據了解,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游業各項數據穩步增長,且增速均高于6.9%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與影響越來越重要和突出,各地區發展所面臨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必將提上日程。
備注:數據來自麗水市統計局《2011~2015年麗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麗水市旅游業在省內發展起步較晚,但是憑借優異的自然資源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目前,市域內旅游產業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2015年度麗水市旅游接待人數6270.35萬人次,旅游營業收入426.02億元,兩項數據在近五年內的增長速率均為負值,且2015年增長滑坡嚴重,展現出地區旅游吸引力不足,游客逗留時間不長,旅游消費動力不強等問題)。麗水市旅游資源多為單體,缺乏水域的流域性互動與山水旅游項目的關聯性,最關鍵的是缺乏具有串聯功能的合適載體,秀麗的山水竟成為旅游體驗的阻隔。游艇產業的進入可使山水聯動,助力地方旅游產業由觀光型向體驗型升級,盤活單體旅游資源,形成綜合效應,進一步擴大客源輻射范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1.2 我國游艇及關聯產業市場日趨成熟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旅游意識與對游艇等中高端旅游產品的需求日益上升。據財富品質研究院預計,從2014年開始,我國游艇產業將保持每年不低于30%的市場增長率,并在未來5年內,市場規模每年保守估計將超過150億人民幣。從全國來看,我國南北沿海和內陸水上旅游資源豐富的省市正在加緊構筑全產業鏈結構的游艇產業帶,以沿海地區為主的游艇制造業已具有穩定規模,游艇內需尤其是游釣艇市場基本啟動。游艇消費的主要趨勢由會員型向租賃與提供碼頭綜合公共服務為主的發展模式過渡,這也標志著我國游艇業進入新的階段,市場日益成熟。
1.3 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
產業轉型的本質是產業功能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其驅動力來自于城市產業的持續升級,而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升級的現代服務業恰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路徑之一。2014年浙江省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成為全省經濟支柱產業,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階段。本市2014年GDP已突破千億大關,但是其產業轉型升級情況目前在浙江省范圍內屬于相對落后地區。工業再發展已不符合麗水市建設生態旅游支柱產業的戰略目標要求,綠色經濟才是未來發展主流方向。游艇產業低污染,產業鏈長,產業輻射面廣的產業特性恰好符合麗水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有利于促進地方產業結構整體的轉型升級。
1.4 本市旅游市場品質提升需要
麗水市擁有優質的山水資源,吸引休閑、養生、游憩人群日益增多,尤其是釣友群體不斷增加,在本地區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垂釣客源市場。近幾年地方政府積極鼓勵“農家樂”項目的創辦,休閑垂釣船大量增多。本市最多時用于休閑旅游接待用船達到近千艘,其中包括木質、鋼制以及玻璃鋼船等多種船艇型式。有序發展游艇產業既有利于規范庫區船舶管理,有利于增進地方旅游市場的增長需求,更利于產品的品質提升,一舉多得。
2.本市游艇產業SWOT分析
2.1 本市發展游艇產業具備的優勢
2.1.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本市以甌江為主要水系,整個生態旅游區基本覆蓋了包括緊水灘、千峽湖、烏溪江在內的“一江三湖”16000k㎡區域。本市蓄水量在10萬m3以上的水庫有264座,分布有2365個旅游資源單體,是全省水域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的地級市。優質的水域資源條件給本地區提供了游艇水上活動的天然優勢,山水一體化的休閑環境為拉長游艇旅游消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2 地方文化底蘊積淀深厚
本市為甌江、閩江、錢塘江等遍及浙閩兩省六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濃郁的地方文化是支撐游艇產業發展的內涵,更是游艇產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如甌江上千年的航運歷史,孕育了甌江“蚱蜢船”文化、疍民“船上人家”、“船幫”古鎮等一系列絢麗的流域文化。長久以來從事漁業生產活動的漁民不但熟知水域特性,且熟練掌握水上活動技能,更是未來開展游艇相關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
2.1.3 具備較好的開發基礎
本市已初步形成以綠色工業為支撐,以第三產業為龍頭,以生態旅游為基礎的開放型經濟體系。2014年本市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年度國民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全市實現年度生產總值1051億元,比上年增長7.0%,人均GDP指標達到49424元(相當于8000美元),在地消費力增長明顯。在水域旅游方面,經過秩序整治,碼頭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船艇運營更符規范。本市截止到2015年初有庫區渡船121艘、客船47艘、旅游排筏20條、橡皮筏25艘,躉船綜合體2座,年接待水域觀光及游釣的旅游人次突破40萬人次,推進游艇業全鏈化發展的基礎條件已初步具備。
2.2 本市發展游艇產業存在的劣勢
2.2.1 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制約游艇產業聯動
目前,本市旅游產品以山水觀光型產品為主,產品結構比較單一,缺少休閑體驗型的旅游產品;由于旅游項目和商品的相對缺乏,導致游客在旅游區的逗留時間較短,已經成了麗水旅游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面對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和旅游發展的趨勢,如何進行旅游項目的升級,增加旅游產品多樣性是麗水發展游艇產業的重要促進因素之一。
2.2.2 公共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港口碼頭、停車服務、配套接待設施等是發展游艇產業的基礎性條件,目前,本市境內水域用于停靠船舶的碼頭(埠頭)雖然擁有一定數量,但遠不能滿足未來游艇規模性停靠的服務增長要求。主要表現為碼頭數量偏少、碼頭等級偏低、停車場、游客中心以及網絡、通訊等配套功能不全,原有的設施需要完善功能,新建碼頭設施需要配套支撐。基礎設施缺失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山水不能聯動”,自然阻隔無法突破。
2.2.3 項目碎片化增加管理難度
本市有甌江、錢塘江、閩江、賽江(交溪)、飛云江、椒江等六大水系,千峽湖、烏溪江等三大湖區在擁有豐富水域資源的同時,因不同水系造成自然阻隔,尤其是甌江流域因梯級開發帶來湖區多重切割狀況,以致上下游不能互通,增加了時間及投資成本,降低了運營效益。這對游艇項目的有效開發利用將提出極大挑戰,如何體現各項目之間的科學分工、合理布局、提高利用效率等都存在一定難度。
2.2.4 開發性建設與環境保護存在一定矛盾
庫區水域環境相對脆弱,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旅游首要的條件。而強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必然會對游艇產業項目的開發形成一定制約。為避免項目開發建設對當地環境造成損害甚至破壞,需通過限制利用、保護性開發進行管控,對項目業態結構作出合理調整,主要控制游艇產業鏈中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大的上游產業總量,同時對環境敏感區域要嚴控船艇及客流規模容量。
2.3 本市發展游艇產業可把握的機遇
2.3.1 國家政策支持,政府高度重視
近年來國家不斷提出促進游艇產業發展的相關意見,從2009年第一次明確提出鼓勵游艇旅游、游艇產業發展到2015年的鼓勵培育發展游艇旅游大眾消費市場,已經明顯從宣傳階段轉變為實際推動建設階段,在2015年《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17年底,全國建成一批游艇碼頭和游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的游艇休閑旅游線路網絡”,這對于當地推進庫區游艇消費無疑帶來重大機遇。
2.3.2 游艇大眾化加快促進消費市場成熟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旅游意識與對游艇旅游產品的需求日益上升。據業內專家分析,未來5年內,我國游艇市場規模每年保守估計將超過150億人民幣。從全國來看,我國南北沿海和內陸水上旅游資源豐富的省市正在加緊構筑全產業鏈結構的游艇產業帶,以沿海地區為主的游艇制造業已具有穩定規模。據CCYIA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有游艇俱樂部150余家,碼頭泊位10000余個,游艇消費的主要趨勢由會員型向租賃與提供碼頭綜合公共服務為主的發展模式過渡,這也標志著我國游艇業進入新的階段,市場日益成熟。
2.3.3 城間交通改善帶來契機
作為海西經濟區浙江南部城市之一,本市直接與核心區福-廈毗鄰,既是海西接軌長三角的過渡帶城市,又是閩浙贛三省交界協作區的重點輻射地區,旅游業作用及地位更加突出。隨著金溫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開工建設,麗水將進入高鐵時代,屆時麗水將形成東接溫臺、西聯金衢浙贛線、北接省城大通道,將形成與閩贛地區的資源互補局面,同時,與滬蘇等重要客源城市形成良好交通格局,這為將來游客的規模涌入帶來契機。
2.4 本市游艇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2.4.1 與地區傳統產業的合理共存
本市水域資源發達,傳統的漁業、航運業發展歷史悠久。隨著游艇產業的進入無疑會帶來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問題,并且游艇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運行特點。處理好地區傳統產業與游艇產業的合理共存問題是開展游艇活動和發展游艇產業的重要條件。
2.4.2 與相關旅游項目之間關系的協調
水域資源是本市重要的旅游載體,發展游艇產業如何對相關項目進行統籌兼顧、梳理整合,處理好各個發展區域的定位及關系,準確體現項目間的互補關系,發揮當地游艇項目最大優勢,是本市游艇產業能夠較快、較好發展的前提。
2.4.3 游艇的安全監管
游艇的安全監管在我國目前的管理規范體系中屬于探索階段,在缺乏頂層完整設計,缺失上位法規的情況下,有部分現行規制與當前的產業發展現實明顯相悖,這對于本市發展游艇產業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3.結語
通過對本市當前旅游產業結構調整需求與轉型升級條件的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本市不僅擁有豐富的山水自然旅游資源,特點鮮明的民俗人文資源,輻射強勁的內河航運水系,充足的民間資本等,而且,主體客源又在杭甬溫等省內區域中心城市的合理輻射區間,進一步奠定了本市在省內發展內陸庫區綜合性游艇產業的應有地位。在本市未來旅游產業結構調整中,山水一體化旅游推進將擔當重任,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所占比重進一步增大,而庫區水域游艇旅游將成為提升本地區旅游產業穩定、快速轉型的最佳切入載體。可以這樣預計,麗水市是浙江省發展內陸庫區游艇產業相對理想的區域,有條件成為浙西南地區舉足輕重的游艇產業基地,海西經濟區與長三角地區內最具吸引力的內陸游艇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
參考文獻:
[1]車曉軒.漁港的游港化改造利用研究——以沈家門漁港升級改造規劃為例[D].舟山:浙江海洋學院,2015,11.
[2]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游輪游艇分會.2015年中國游艇產業發展報告[EB/OL].2015.,2015,
作者簡介:朱文華(1966.9.16—),男,浙江麗水人,經濟師,主要從事水路運輸管理及政策法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