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體是整個城市的靈魂和活力,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城市繁榮和文明發展的載體,同時也是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開發建設,致使城市河道水質受到嚴重污染,河流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質污染、水量不足等問題越演越烈,日益惡化的水環境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圍繞城市生態建設,以打造苦溪河流域水體景觀為例,探索城市河道治理思路,著重提升河道的生態服務功能,創造宜居環境。
【關鍵詞】河道保護;可持續發展;宜居
“山有水則美,地有水則靈,城有水則活”,苦溪河隨著茶園新城區的開發建設,大量工業廢水廢渣和生活污水毫無節制的排入河道,致使苦溪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河流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質污染、水量不足等問題越演越烈,日益惡化的水環境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加強對河道的保護以及合理利用開發,將直接影響整個茶園新城區的品質。借鑒國內外近年來城市河道治理成功經驗,苦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堅持人水和諧、城河一體原則,可采用生態治河模式,按照科學、系統、可持續的理念將河道治理規劃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在進行河道綜合治理的同時,實施徹底的截污工程、攔水補水工程、道路與景觀工程,支持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建立流域長效管理機制。從而提升河道的生態服務功能,創造宜居環境,同時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筑巢引鳳,帶動茶園新城區城市發展,有效提升整體城市形象。
一、流域現狀
苦溪河流域內有大小河流共7條,其中苦溪河蜿蜒流經新城區注入長江,并有梨子園河、攔馬河、跳蹬河等主要支流,雷家橋、百步梯、木耳廠、團結、石塔、廣福、南山、長青湖等水庫點綴其中,給茶園新區山水園林城市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區域內現有水域面積82.88hm2(不含長江、坑塘)。
苦溪河發源于巴南區鹿角場,流經長生橋鎮,在峽口鎮梧桐元注入長江,全長38.25km,區境長35.55km,流域面積81.98km2,區境面積69.78km2,多年平均流量為1.14m3/s。蘭草溪為境內河,發源于長生橋鎮天文村,流經峽口鎮在大興場注入長江,全長7.525km,流域面積10.55km2。
近年來,累計投資3億多元實施苦溪河流域防洪護岸及生態修復工程、百步梯、雷家橋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生態修復工程等,在河道整治中同步大力實施截污工程,通過新建堤防護岸工程,河道疏浚、清淤,新建和改造攔河壩,河道景觀打造、水庫除險加固、生態修復等工程措施,河流和水庫防洪安全和水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苦溪河流域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河道洪水威脅依然存在,防洪標準不達標。苦溪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深為500mm,入河口年均徑流量3332萬m3,平均流量1.06m3/s。根據降水資料統計,流域內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在7~9月出現的特大暴雨機會較多,7~8月常發生局部性雷雨,歷時較短,強度較大。河道洪水主要由暴雨產生,雨、洪同步。由于流域面積相對較小,河谷深切,河道兩岸岸坡較陡,洪水漲落迅速,經常產生暴雨洪災。
二是水面不多、水量不足,水體景觀效果差。區域內現有水域面積僅82.88hm2(不含長江、坑塘),(其中河道44.67km2,水庫38.21hm2),苦溪河自然河道平均寬度不足5m,河面常干涸、斷流,無法保障河流水面的連續性。河道來水主要依靠降水,屬于季節性河流,在枯水期12月~次年2月,流域內平均降水量為65.8mm,僅占全年降水量的6%左右。河道上攔水工程少,攔蓄能力差,除汛期集中降雨時段,河道常年水量嚴重不足,水體景觀效果基本喪失。
三是水體流動性差,死水現象日益凸顯。由于苦溪河流域面積較小,上游來水不足,汛期河道洪水滯留時間短,枯水期河道水量不足,流動性查,流速小,水力滯留時間長,水域納污能力和水質自凈能力差,水質“黑”、“臭”現象仍時有發生,死水現象嚴重影響水體景觀效果。
四是河道污染嚴重,河流水質差。隨著江南新城的開發建設,區域城市人口猛增,工業飛速發展,產生的廢水日益增多,造成苦溪河、梨子園河等城市河流河道水質嚴重污染。而治污相對滯后,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不夠健全,部分工業污水未達標排放,以及其它面源污染等導致河道富營養化程度增高,河流水質差。
五是違法侵占破壞河道,影響河道防洪安全。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大量施工棄土侵占河道造成河道地形地貌較大改變,造成流水不暢,行洪受阻,也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開發建設項目任意占用、填埋河道和堤防,與河爭地、與堤爭地、賒賬阻水等行為屢見不鮮,嚴重危及到河道安全、正常行洪安全。
六是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河道綜合管理難度大。目前實施的苦溪河河道治理仍以防洪為重點,重工程措施,輕生態措施,河道治理效果與城市建設標準差距較大。流域缺乏統一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的、與城市規劃相適應的綜合規劃。現有的河道劃界和河道岸線規劃只是在技術層面上的開展,并沒有真正意義上上升到規劃層面進行紅線控制,河道監督管理和執法困難。
三、苦溪河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利用思考建議
一是強調城市河道生態化治理,體現人水和諧意識??嘞拥闹卫硪跐M足行洪排澇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其生態、景觀、休閑、娛樂等功能的融合,實施生態治河。要體現開發與保護結合的環保、健康的可持續開發的概念,采用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建造節地型河流綠化帶等自然的、生態的修復方式。同時,在規劃河流形態時,應遵循河流的自然演變規律,使河道恢復自然的彎曲形態,塑造自然河川的主流、深潭、淺灘和瀑布相間的格局,完善生態景觀建設,使之成為城市景觀的主軸。
二是注重水資源利用和流域經濟發展相協調。水系是城市的生態脈絡,水資源開發及生態系統建設要堅持生態建設與城市建設協調。建議將水系生態建設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水體綜合開發利用和整個城市的發展結合起來規劃,根據各區域的經濟社會狀況,在不同的河段上采取不同的設計理念,對水體進行有助于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整治。以治水與彰顯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打造以水系為紐帶的景觀、文化、休閑功務功能,為市民提供宜居環境。以河道整治工作推動沿河土地開發,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筑巢引鳳,進行高層次招商,帶動沿河區域的服務業、商業、旅游業的發展,從而有效提升江南新城城市形象,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宜居城市建設。
三是建立合理的資金籌措機制,確保順利實施。引入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多渠道籌措資金,由政府統一規劃方案,各業主出資打造,實行誰污染誰付費,誰治理誰受益,鼓勵開發商和業主參與水體打造和生態整治,提高環保意識,改善土地環境。城市水體景觀打造將有利于促進周邊土地升值,建議在土地儲備出讓資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于水體景觀工程建設,形成良好的資金投入機制,互相促進,加快發展。
四是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防止產生新的生態破壞。開展苦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是一項綜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部門也較多,難以協調和總體打造,建議成立統一業主負責整個苦溪河綜合治理工程的規劃、建設和后期管護,專職負責河道日常事務管理,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展連續水質監測,保證治理效果。同時,劃定河道和水庫管理范圍線,明確其管理范圍,加強執法監督和處罰力度,規劃、國土、環保、建設、水利、市政等行政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涉水建設項目的管理,堅決杜絕開發建設項目任意占用、填埋河道、堤防和水庫,與河爭地、與庫爭地、填埋水庫、設障阻水等違法行為。
五是規劃建設必要的工程措施,有效的改善河道現狀。通過大力河道整治工程,提高防洪標準,消除洪水威脅;通過攔壩蓄水,增加水體規模,改善景觀效果;通過引水措施,增加河道水景,消除死水問題;通過反向補水,解決苦溪河低落差區域死水問題;實施徹底的截污工程,從根本上消除水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