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溫泉縣作為新疆第一批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的10縣之一,自2012年相繼開展了一期、二期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項,初步形成了溫泉縣山洪災害防御監測預警體系及防汛指揮決策系統。本文通過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背景、基本概況、項目建設及運行管理方面進行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山洪災害;因素;防護現狀;非工程措施;運行管理
一、項目背景
由于溫泉縣地形、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國補資金缺乏,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工程效益不斷衰減,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和管理體系不完善,防御能力十分有限。這既損失了大量的經濟財產,又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2010年7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實施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基層防御組織體系,提高山洪災害防御能力”,國家防總辦迅速啟動了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溫泉縣作為新疆第一批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的10縣之一,自2012年相繼開展了一期、二期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項,初步形成了溫泉縣山洪災害防御監測預警體系及防汛指揮決策系統,達到有效減少山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
二、溫泉縣基本概況
(一)地理位置
溫泉縣位于祖國西部邊唾,準噶爾盆地西南緣,隸屬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地處東徑79°53ˊ~81°53ˊ,北緯44°40~45°20ˊ之間,北部與西部以阿拉套山為界,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毗鄰,南以別珍套山、莫遜山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相依,東與博樂市接壤。東西約長155公里,南北約寬64.8公里,全縣總面積為5478.99 km2。
(二)地形地貌
溫泉縣的地形是一個由西向東傾斜的狹長谷地,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間是博爾塔拉河及其兩側由礫石所組成的狹窄河灘平原,與河灘平原接壤的是山前洪積扇所組成的山前平原。全縣山地與丘陵面積為4157km2,占總面積的78.7%。縣境平原總面積 538.1km2。
(三)氣候特征
溫泉縣地處歐亞大陸腹心,位于北溫帶的荒漠帶內,遠離海洋,屬大陸性中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全縣氣溫東高西低,降水量西高東少,全年盛行西風。山地溝谷地勢較高,氣候特點四季不分明,冬季漫長不嚴寒,夏季短暫不炎熱,春季升溫緩慢且不穩定,秋季降溫迅速。降水量季節變化明顯,冬暖夏涼,特點明顯。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平均氣溫3.5℃。全年最大日照時數為2069.2小時,多年平均總太陽輻射量為137.8千卡/平方厘米。
(四)社會經濟狀況
溫泉縣是博州地區的重點牧區,溫泉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主要由漢、蒙、維、哈、回等18個民族組成,共計92個行政村(隊),駐有兵團農五師87、88兩個團場。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7.46萬人,以種植業為主、農牧結合,屬于半農半牧業。主要糧食作物為冬麥、春麥、玉米。2014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17.59億元,農牧民人均收入7365元/人·年。
(五)自然災害情況
溫泉縣山洪主要形成于中山帶的季節性冰雪融水和形成于中低山帶的暴雨型洪水、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以及冬季河冰突發性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局地性暴雨和高溫引起的冰川及高山積雪的快速融化。特點是峰高量大,歷時較長,溫泉水文站歷年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133m3/s。博河干流冰雪消融型洪水其發生時間比其它類型洪水較早,并且洪峰流量較小,持續時間短。博河干流暴雨型洪水具有陡漲陡落,峰值高,洪水過程歷時短以及洪水過程單峰的特點。
三、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量多,維檢難
2012年溫泉縣作為全疆第一批山洪災害防治示范縣實施了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項目(一期)。2015年4月,溫泉縣又啟動了二期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防治項目,共投資785萬元。兩期共實施建設縣級監測預警平臺1處、實現了縣級與自治區、州級和4個鄉鎮視頻會商,新建圖像監測站點4個、視頻監測站點1個、自動監測雨量站9處、自動水位雨量監測站5處、簡易水位觀測站5處、簡易雨量站48處。鑒于部分站點分布在山洪溝,交通不便,給后期的維護、檢修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困難。
(二)環節多,風險大
將監測預警系統設置為整個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的核心基礎。這種系統由監測站點、通信設施、監測預警平臺軟件、預警設備幾部分共同組成有機組合體,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的時候,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嚴重的可以直接導致系統癱瘓,使得山洪災害的預警預報系統失去功能作用。
(三)實效強,要求嚴
當汛期到來的時候,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保證系統正常的運行。當系統出現故障以后,要及時的做出處理,對設備等進行有效的維護與檢修工作。
(四)專業強,技術高
由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運行維護涉及面廣,當系統設備發生故障的時候,需要專業的技術維修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有效的修護。
(五)維護高,資金缺
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具有自測報設備、設施等,在工程的后期還需要有大量的資金的注入,加強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
四、運行管理
(一)運行管理機構
溫泉縣的運行管理機構是溫泉縣氣象局。運行管理工作由溫泉縣水利局統一安排部署,縣氣象局、各鄉(鎮、場)、村(隊)分工負責做好監測預警設備的運行管理、檢測調度和維護工作,保證其安全運行。
中心工作站和整體監測預警系統,由溫泉縣水利局防洪指揮辦公室負責具體管理維護;水雨情自動監測站設施,由溫泉縣水利局防洪辦公室委托縣氣象局進行運行管理,并按約定支付管理費用;簡易監測站設施,由溫泉縣水利局防洪指揮辦公室委托所在村(隊)村委會專人管理。
(二)運行管理工作
(1)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工程運行管理經費按項目總投資5%左右提取;
(2)嚴格執行各級管理部門的運行管理規范、技術標準及各項規章制度做好運行管理工作;
(3)接受上級部門的監督和檢查;
(4)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
(5)負責編制溫泉縣山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年運行費用的預算建議;
(6)技術文檔管理;
(7)固定資產管理;
(8)負責溫泉縣防辦內部人員培訓和崗位安排,制定崗位責任細則等。
(三)運行管理制度
工程的運行維護涉及面廣,要建設可行的管理制度進行約束。使其長期發揮重要作用。溫泉縣監測預警平臺制定了如下制度:
(1)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工作職責;
(2)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值班人員職責;
(3)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機房設備管理制度;
(4)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設備維護、檢修管理辦法;
(5)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運行考核辦法;
(6)固定資產管理辦法。
(四)系統運行費用
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報汛通信系統建成后,系統運行管理和維護費用是系統能持續可靠運行的基本保證。由于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報汛、監測站點分布廣、地域寬、大多數站點條件差、交通不便的實際情況,每年運行維護費不少于總投資的5.0%。運行管理經費由溫泉縣財政承擔。溫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運行維護費內容包括:
(1)預警平臺端口租用費及固定IP 地址網絡費用。
(2)GPRS/短信月租、衛星通信及運行維護費。
(3)維護檢測費。包括水文測驗設施、檢測設施定期大修、歲修以及日常維修養護費、檢查費等。如自動站蓄電池、數據終端檢修人員差旅費、交通工具運行費、線路和設施非正常損壞的維修費等。
(4)運行材料費指維持系統正常運行的水、電、油、消耗材料(辦公用品)費、日常通信費等。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洪災害防治項目是當前溫泉縣開展的最大規模的非工程措施。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進行,防災減災效益顯著的重要因素是運行管理工作。基于當前非工程措施項目中存在的點多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基層技術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約,項目管理人員要通過制定責任制度、建立健全制度、發布各項通知、開展會議、勤于檢查、發布通報等管理方法,基于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管理辦法,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林雄.福建羅源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運行管理經驗[J].中國防汛抗旱,2014(10):456-458.
[2]湯智洋,李明銘,張東萊,齊劍.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運行管理探討[J].中國防汛抗旱,2015(3):123-125.
[3]臺波.莊浪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與管理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