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資源對人類生存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對支撐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各國都在進行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我國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仍有待改善,本文通過分析造成水環境問題的原因,從自然生態和社會人文兩個方向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適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水資源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水資源保護;水污染;對策措施;綜述
引言:
水資源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資源經濟資源,由于多年來水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水質也在持續下降,不僅對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也加劇了資源的短缺,我國于2012年1月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強化統一管理,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水資源保護規劃,加強水資源保護能力和輿論宣傳工作,全面保護水資源。
一、中國水資源及水保護的現狀
(一)中國水資源的現狀
1 我國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目前全國有1/3工業廢水和9/1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江河湖庫,,全國46.5%的河水受到污染,10.6%的河水嚴重污染,水體使用價值喪失,全國有1/4的人口飲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水。而更為嚴重的是淮河,遼河,汾河,海河,白洋淀以及部分水庫均被污染,全國約90%的城市周圍水域遭受污染,地下河,河流,河段成為城市排污的途徑。
2 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8%,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噸,這不僅讓土壤肥力嚴重下降,也導致水資源生態結構的嚴重失衡,破壞了正常的水循環,與此同時,河流沖積帶走的泥沙中,含有氮,磷等礦物質,是造成江河水庫污染的主要原因,對水質造成了污染。
3 地下水過度開采
由于水資源不均衡,一些地區以犧牲環境來維持工農業的正常運行和人民的正常用水,導致地下水的嚴重開采,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形成地下水區域性降落漏斗149個,漏斗面積15.8萬平方千米,其中嚴重開采面積6.7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億平方千米。
(二)中國水保護的現狀
(1)水資源保護法律沒有形成完整體系
我國在關水資源保護的法制建設有所發展,從1979 年開始, 我國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使水環境標準工作有了法律依據和保證,但是我國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各項法規之間缺乏聯系,沒有形成統一的系統體系。公眾也很難參與其中,進行提醒與監督。
(2)部門合作缺乏默契
國家沒有建立適當地協商與合作制度,各個部門間分工不明,導致邊緣工作不好開展,出現“多龍管水”的現象,效率低下,結果浪費了不少財力物力,最終事倍功半,這樣做無疑削弱了水作為資源的主體地位,各部門在水資源保護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水污染事故逐年增多。
(3) 缺乏水資源保護的經濟調控手段
沒有完善的水資源保護經濟機制, 水資源保護與水質監測經費一直依靠國家投入, 但因國家財力有限, 許多資金難以落實,水質監測難以做好。我們應該做到合理的分析,利益是多元化的,國家和個人共同劃分蛋糕的同時,也應共同維護好秩序。
(4)水資源管理模式與市場經濟不適應
近年來, 我國市場經濟體是發展迅速, 在很多經濟領域, 其市場化運作已相當成熟, 但對作為基礎資源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的管理, 其市場管理理論、方法和手段在研究和應用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
二,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措施
1 嚴守“三條紅線”。
進一步明確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主要目標,一是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二是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 三是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全面部署工作任務,落實有關責任,必將全面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貫徹落實,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 加大資金投入
我國水資源保護的投入遠遠不夠,過去一直由國家提供資金對水的保護,獨木難支,我們必須改變投入方式,將以往的計劃經濟方式改變為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吸引或強制社會資金投入水保護行業。
3 制定和完善水資源保護政策法規體系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體系
我國已經明確出臺了與水資源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我國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是中國水資源保護領域的基本法律,我們必須充分協調四者之間的關系,使它們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需要通過立法的手段,保證公眾參與權利和決策權利的真正實現,為公眾參與提供暢通的渠道,保證公民知情權。
4 建立水資源保護市場經濟機制
合理運用供求機制, 調整水的各項費用,將水費合理分級,在現階段基礎上適當提高資費。利用市場引導,促進科技進步, 發展節水減污技術。加大水資源保護的投資力度,加強水資源保護能力的建設。
5 廣泛進行輿論宣傳,增強群眾對水的憂患意識
水涉及千家萬戶和各個領域。對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深入通過各種途徑, 開展關于水憂患意識,水法律意識的宣傳教育, 提高人們節水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增強他們的水憂患意識和水環境保護意識,豐富他們的水污染防治知識。使每個公民認識到水是寶貴的資源,輿論宣傳是做好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只有喚起群眾和全社會的重視并加強監督, 水資源才能真正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李強.中國水問題[M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2]譚梅蘭.談如何提高水利管理水平[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