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以防治水土流失為主的小流域治理歷史悠久,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經歷了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探索出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體系,取得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和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新時期,綜合治理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繼承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賦予新的內涵,使其產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國廣大民眾對居住和生產環境條件不斷提高的需求。本文結合安溪縣西坪鎮留山溪、珠洋溪河道治理項目,分析小流域綜合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小流域;綜合治理;問題;對策
1、項目基本情況說明
本項目的留山溪、珠洋溪小流域分別處于西坪鎮西南部留山村和珠洋村,屬九龍江流域上游的一級支流,流域內產業結構中以農業為主,林業、牧業為輔。由于項目區內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地面坡度陡,行洪河道在暴雨期經常泛濫成災,不但沿岸農田受淹,而且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小流域綜合治理問題
2.1 我國小流域綜合治理現狀
我國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堅持水土流失防治與改善生產條件相結合,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檢查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綜合規劃,統一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發展。在詳細調查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小流域土地利用規劃和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在確定小流域的生產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安排農、林、牧、副等各業用地位置和比例,因害設防布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2 項目地區綜合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項目鄉鎮通過多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已取得一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但是,由于茶園及崩崗侵蝕水土流失量大,危害嚴重,治理難度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同時,由于治理后繼管理沒到位,致使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效率低、進度慢,整體防治效益不明顯。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開發利用各種資源的活動日益增多,新的水土流失在不少地方仍然時有發生。(2)水土流失的治理,由于難度大、投資少,因此治理速度受到影響,目前還處于以個別示范為主。(3)治理經費嚴重不足。
3、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
3.1 分類規劃與綜合治理
由于所處的地理區位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各有差異,不同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所要達到的治理目標、采用的防治措施、治理投入水平、治理標準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根據小流域所具有的主導功能進行分類和綜合治理。以本項目為例,本項目的治理目標是遏制流域面積內的水土流失和該河段的安全行洪。根據工程的地質條件、氣候特征及水文條件,在兩條溪流治理河段的兩岸修建堤防,對淤積嚴重的珠洋溪清淤1公里。堤防采用護坡式,結構為漿砌石墻身和干砌石墻身并設置必要的伸縮縫及堤身排水。河道的行洪寬度設置與堤身高度的選取則是通過水力學中的謝才公式計算校核。首先根據福建省水文資料(1、短歷時暴雨遞減指數n等值線圖2、多年平均最大24H降雨量等值線3、福建省最大24小時降雨量變差系數等值線圖4、設計 24H暴雨量及雨力查表圖)結合兩條溪的流域面積、河段全長及河道坡降在福建省設計最大洪水流量諾模圖中查得該河段十年一遇的最大洪水流量,其次根據該河段的各段坡降、水力半徑、糙率、過流面積計算河段的行洪能力,最后將兩者進行比較以校核其行洪能力是否能滿足最大洪水流量的要求。而在林草措施方面建議當地村委會在每年的春季動員村民群眾在堤背植樹種草,以進一步保水保土,美化景觀。
3.2 完善綜合治理管理機制
新時期小流域綜合治理管理機制,要隨治理水平的提高,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目前應該主要考慮以下4個方面:(1)完善治理規劃編制規范,今后應根據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特點,不斷完善綜合治理相關內容的規定。(2)根據區域環境背景,規范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措施設計。(3)規范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措施設計收費標準,提出不同地區的規劃、設計收費的指導性意見。(4)完善驗收標準及驗收程序、驗收管理辦法等,逐步形成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并制訂后期管護要求和管護費用標準等。
3.3 規范綜合治理施工
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小流域綜合治理施工也多以機械施工為主,隨著治理水平和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建設專業化的施工隊伍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施工。根據不同地區地形條件和水土流失狀況,由專業施工隊伍施工有助于提高效率、保障施工水平。應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治理措施內容和投資規模等情況,規范施工隊伍及其技術水準和施工能力。
3.4 健全投資機制,增加后期管護
我國包括小流域綜合治理在內的水土保持事業作為一項國家層面公益性極強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事業,其資金主要來源應通過國家層面,并輔以當地政府籌措。充足的資金是小流域治理的前提。在制訂新的投資標準時,按當前價格水平,投入多大的財力,就治理多大的面積,避免因當地政府投入資金難以籌措等原因,導致小流域工作難以開展。鑒于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的功能和所能夠充分發揮效益的時間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特別是林草措施。因此,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應該增加包括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的措施養護維修、撫育管理等費用,以保障綜合治理工程措施體系的綜合效益能夠穩定、持續地發揮。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應根據新時期的需求和要求,逐步調整小流域綜合治理目標,優化綜合治理措施體系,加強組織管理,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使小流域綜合治理事業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事業。
參考文獻:
[1]張洪江,張長印,趙永軍,常丹東,程金花. 我國小流域綜合治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01:131-137.
[2]張美麗.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的作用[J]. 農技服務,2016,01:18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