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之爭的劇情每天都在更新。
現在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其實不在萬科,不在寶能,而在第三方關鍵先生吳小暉,也就是安邦的實際控制人。根據港交所最新的資料,在寶能瘋狂增持萬科的同時,安邦也在搶籌,現在基本可以確定,正是兩家之間的搶籌,導致停牌前萬科連續兩天被封上漲停板,而安邦的持股增加了2%達到A股的7%,寶能的股份則達到23.5%,兩者相加超過30%。
問題是,30%也是觸發要約收購的底線,如果要控股的話是分分鐘的,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不宣布自己已是實際控制人?兩種可能,一怕觸發要約收購,吃不了兜著走;二可能安邦真不是寶能的一致行動人,而王石在瑞士信貸的演講也證明這一點,王石稱安邦每次增持均和萬科有詳細溝通。萬科也一再表示,萬科不歡迎的只是寶能而不是保險資金以及潮汕資本,不歡迎寶能也是因為萬科的文化和寶能差異太大,寶能控股萬科又不承諾穩定萬科文化價值,那么萬科也就失去了萬科成為萬科的精神內涵,所以,萬科不能接受寶能。
文化沖突,這是幾乎所有并購案例失敗的唯一的原因,不同的公司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是不同的公司文化,而能夠長大成功的公司自有其內在的邏輯;所以失敗的公司有失敗的原因,成功的公司也有成功的原因,而原來的邏輯是不可能改變的;因此,越是大公司的合并,文化沖突越厲害,最后兩敗俱傷,從這個層面上講,萬科拒絕寶能是正常的。
但是現在寶能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萬科必須面對這個大股東的合理訴求,作出調整和妥協,這一點也是正常的,包括進入董事會倒逼萬科管理層改革,畢竟寶能也是萬科的投資者,一定意義上也是老板,也是主人,萬科在實現萬億大萬科的規劃中也可以考慮合并寶能的地產資源,這并沒有不可以的。前海做好自己的金融,地產交給萬科在水皮看來是一個好的選?擇。
這個劇情是不是有點峰回路轉的感覺。
在第一財經做首席評論節目時,水皮就說結果可能是和為貴,皆大歡喜,萬科的增發搞不好寶能會投贊成票,這里多少有點假戲真唱、弄假成真的味道,否則,寶能不配合,萬科是不可能增發的,因為股東大會有三分之二的贊成才能增發,寶能手中已有23.5%的表決權,誰能保證中小股東都站在萬科這一邊呢?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萬科是有大股東的,這個大股東是華潤,是央企,而央企的背后是國資委,萬科的任何重組不得到國資委的認可是不可能進行的,這是其一。
另外,王石當萬科董事長,華潤可以做財務投資者,因為華潤和王石、郁亮互相信任,王石實際是華潤的代理人,如果董事長要換成姚振華,華潤干不干?姚振華不可能成為華潤的代理人,華潤會坐以待斃嗎?萬科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原來國資是第一大股東,現在被民營的寶能控制,你做國資委主任,你會作出什么樣的判斷?不聞不問,裝聾作啞,熟視無睹?沒錯,萬科之爭原來就是一筆買賣,但是當這筆買賣大到足以影響方方面面利益時,就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了。
姚老板畢竟是求財而來的,不是為拼命而來的,王石沒有給姚老板應有的尊重,應該得到教訓;但姚老板也不會意氣用事,魚死網破,以野蠻人自居,真把萬科搞黃了對誰都沒好處,聰明人不會這樣的。
皆大歡喜是最好的結果,但這并不意味萬寶之爭只是一場鬧劇,因為留給這個市場可以總結、思考的東西還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