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放開,預計5年后迎來小嬰兒潮,生育高峰或將新增3000萬人口,這無疑拉動了消費,而母嬰消費又是一個大風口。全面二孩的最大受益者不僅是母嬰消費,還有股市、樓市。對許多家庭來說,多個孩子不是多雙筷子的事,而是多套房子的事。家庭人口增加將使大戶型成為“剛需”。不過,二孩對住房消費只會產生潛在的結構性影響,對樓市的刺激短期內還難有成效。
二孩家庭在資產規劃方面也要做出相應調整,關鍵是增加保守型資產配置,以及堵截風險漏洞。家庭理財方面應關注以下幾點:1、剛需增加,主要是孩子的撫養和教育;2、孩未大,人已老,所以應該先安排好自己的養老問題,解決后顧之憂;3、很多家庭都要承擔父母的養老責任,所以應留出一部分資產用來贍養上一代。從投資的手段上,可以包括基金定投、養老儲蓄、養老保險等各項相對穩健的投資。另外,為孩子準備好足量的教育金,以及購買健康險也是必需的。教育金的投資手段與養老金類似。有些家庭精心準備了許多年,結果發現自己原來是為醫院“打工”,現實中并不缺少這樣的例子。

機構抱團坐莊該如何選股?
Q 對于股民來說,如何挑選機構重倉股?
A 對于股民來說,一只好的股票,應該要有2-3家專業的證券投資機構在里面,包括社保基金、證券公司與基金。如果一些股票里完全沒有機構,那說明這只股沒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如果只有一兩家機構在里面也不行,因為我們要防范有可能看走眼。但機構太多也是不行的,這說明該股或許已經被過度買入了。從開始被機構發現,到過度買入之間的這一段,就是這只股票表現最好的一段。買股票,不能買基金的重倉股,應該買剛進入到基金投資組合里的股票。一般情況下,基金已重倉的股票,它的流通股有三分之一甚至50%以上都在券商、基金手里,這只股票基本上沒有很大的油水,只會成為一只牛皮股。沒有專業投資機構認可的股票,很可能不是一只好票,但專業投資機構過度買入,肯定不是一只好票。因此,股民要在這個中間取得一個平衡。
讀者來信
天生購物狂
每個投資者都明白,新股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來說都是搶手貨。《注冊制,挑了誰的神經》一文,在證監會進一步完善打新玩法的同時,也要求投資者更專業。投資者需要從上市公司的報告中,自行判斷上市公司未來的潛力和價值。面對有成本的申購行為,也將極大地擴充打新投資者的隊伍。
夜思茶香
讀了《資產荒,拿你沒辦法》的文章頗有感受,最近三個月,很多時候想買些收益率高的理財產品真是要“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從年初平均的5%以上到目前都是一降再降,而降準降息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還沒有結束,資產荒配置荒時代的到來,讓我們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也很有限。
佳人慧心
貴刊《高盛點評2016全球十大投資主題》一文,由國際投行高盛對2016年全球市場影響最大的十個主題進行了點評,有效地讓我們這些投資者清楚地辨析市場動向,在了解投資風險的同時,把握住2016年的投資機會。
好運氣
A股市場的投資情緒轉好,也使定增成為香餑餑,不過,定增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玩的,即使有幸參與,但也要控制風險。讀了《小心踏雷,參與定增要闖四道關》這篇文章才知道定增雖然熱度高, 但質量卻不像公司老板們忽悠的那么有保障。一般人想要從中分杯羹,還要把好四道關,以避免踩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