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售家族企業(yè),資產證券化,IPO或其他重大財富轉移事件驅動的流動性下,很多中國企業(yè)家成立專屬的私人投資平臺,搭建投資架構和專業(yè)團隊。這些平臺的目標是通過資本市場運作來管理家族的財富,雖然沒有家族辦公室的名分,卻行使著家族辦公室的功能。同時,國內很多“家族辦公室“機構。往往是私人銀行、三方財富管理等模式對超高凈值客戶的延伸,它們更注重投資咨詢或投資管理服務。
無論哪種模式,都面臨搭建投資架構和聘請團隊管理資產的問題。一種普遍的方式是從投資或資產管理公司挖人搭建投資架構。但是,這些家族辦公室從某種程度上,機構化的特征又不是太明顯,比如說家族對決策具有過多的控制權、投資組合的多元化不足、內部的輔助功能不全等。誠然,家族投資不能完全按照機構的理念進行,但是否需要投資流程和管理的機構化呢?什么叫家族辦公室投資機構化?機構化會給家族投資帶來什么好處?
簡單說,機構化指的是一個流程導向的投資決策過程。一個家族辦公室的機構化可分為三個階段:1)初生階段:幾乎沒有流程導向的投資決策;第一代財富創(chuàng)造者主導決策;投資集中、投資回報波動非常大。2)中間階段:具備初步的投資流程和一定的風險意識,嘗試在資產增值和保值間獲取平衡;流程導向的投資決策因此減少回報的波動。3)高級階段:具備專業(yè)資產管理的特征;由專業(yè)投資者主導投資;以資產保值為主要目標;聘請投資領域專家;并開始從其他投資者募集資金,轉向聯(lián)合家族辦公室。
判斷一個家族辦公室是否具備機構化的特征,可以分為六個維度:家族控制程度、治理結構、組合多元化、風險管理、費用和內嵌功能配置。初級階段,家族辦公室往往掌握在家族家長手中。到了中間階段,職業(yè)經理人介入減輕第一代的決策壓力。高級階段有點類似有限合伙制,專業(yè)投資者負責投資決策,家族提供監(jiān)督指導。這些體現(xiàn)的是家族治理結構的機構化。
組合多元化和風險管理主要體現(xiàn)在:初級階段投資主要集中在熟悉的行業(yè),缺乏風險意識。中間階段開始配置相關性低的資產,主要通過多元化控制風險。到了高級階段,應配置不同資產、地理區(qū)域、主動和被動策略相結合,建立風險管理系統(tǒng)。
家族辦公室的費用隨機構化水平提升而增加,內嵌功能逐步完善。初級階段是以投資為核心的平臺。中間階段是在初級基礎上增加一些稅務規(guī)劃、慈善和管家功能。而高級階段雖然重點在投資,但同時具備提供整體方案的能力。
最后,用一個中國式家族辦公室案例進行總結。我們調研的一家私人投資公司,這家私人投資公司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家族的二代長子。投資標的包括股票、債券、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等。家族成員沒有參與投資決策,投資決策由首席投資官(CIO)負責。這方面具備家族控制高級階段的特征。但CIO決策依賴個人對市場的判斷,沒有明確的投資流程和治理體系。這方面的特征卻指向較低的治理結構機構化。CIO的投資理念是追求穩(wěn)定性,基于“自上而下”的分析,尋找低估值標的,但不尋求多元化,風險管理主要依賴CIO個人判斷。從組合多元化和風險管理維度看,這個家族辦公室僅具備中間階段的特征。這個投資平臺沒有參與到家族的其他事務。后臺支持僅依賴一個小的投研團隊,所以費用和內嵌功能配置仍然在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