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數據令人觸目驚心,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顯示,在2015年全美投資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超高凈值人群中,有超過一半遭遇了資產減值,其中11%的減值幅度超過了50%。
Guido Buehler是瑞士多家族辦公室兼資產管理公司Hérens Partner 的執行長和創始合伙人,同時也是獨立風險管理研究公司BB Analytics的主席和創始合伙人。BB Analytics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做非銀行托管資產評估以達全面風險管理的公司。《CM華夏理財》就高凈值退休人士如何應對資產風險,專訪了Buehler先生。
超高凈值人士應如何做好退休的預算?
第一步是要了解現有的生活方式,從財務的角度清楚設定退休目標。所有的支出與現金流的規劃,都基于退休后生活質量不變。然后,開始著手去弄清楚現有財富的結構狀況,找出當前的風險回報與可接受的風險回報之間的差距。找到兩者之間的差距之后,將資產在不同的投資領域之間——如另類投資(對沖、商品、金屬)、直接投資(股權投資)重新分配,以實現投資目標。
退休是財富傳承的重要環節,現在中國富人的資產都是全球分布的,傳承方面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這個主要涉及到多個司法管轄權的稅收問題,需要對國際間稅收法律和條款要非常清楚。經過仔細分析后找到了適用的法律,就可以得到一個優化的結構,也能找到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不可撤銷的壽險信托,贈與和隔代繼承。
貨幣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主要的消費在中國,外匯風險可能會持續對整體財富造成影響。尤其在完全相反的兩個情景下—假設產生收入的主要資產在中國,但主要的消費在別的國家,貨幣風險更突出。
在越來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經常會發現,同樣的潛在風險因素會影響那些看似不相關的資產。澳大利亞的房子、香港的保險和中國的企業股權會受到同一個或幾個價值/風險因素影響。綜合評估流動性高的銀行可托管資產和其他資產的風險是最重要的。發現潛在的集中性風險,就能對資產配置以及資產所在地做出決策。
在此復雜的情況下,風險預算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找到適合的風險承受力,就可能損害投資組合的收益。但這可以通過詳細的投資者分析進行處理。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富人的資產也會面臨挑戰,可以通過哪些金融工具實現退休資產的穩健增值?
如何讓資產穩健增值,是當前全球面臨最大的挑戰。 多數經濟體都實行極端的低利率,給退休提出了巨大的難題。為了讓資產穩健增值,過去,人們通常配置波動性較低的固定收益產品,以產生合理的現金流,覆蓋退休支出。然而,今天任何能夠產生足夠回報的途徑都必須承擔更多風險,這不一定符合退休人士的風險偏好。假設低利率環境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評估以及了解所需承擔投資風險就顯得非常重要。
管理退休資產需要一個精準的風險評估體系。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并沒有消失,貨幣的購買力還在縮水,雖說幅度小,但負的實際利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可以選擇防御性強的紅利股,投資非周期產業,也可以通過出售期權等衍生策略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