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色好,正逢春雨時。
近日我陪伴父母回到徽州省親。徽商富甲天下,在一府奢華中,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條司馬溫公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久遠之計。
其實陰德之所以會令子孫久遠無外乎是父母行為對子女的潛移默化,這種潛意識在西方家族被稱為家族幽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然而,富爸爸就一定能培養(yǎng)富兒子?答案也不完全盡然。
2015年,中國出現(xiàn)最大規(guī)模的海鑫集團破產(chǎn)重組案,由原全國工商聯(lián)副主席李海倉一手打造的山西最大民企海鑫鋼鐵在成立27年后宣告破產(chǎn)。有的富二代可能只是不能帶領企業(yè)更上一層樓,企業(yè)還不至于走向滅亡。李海倉的兒子李兆會則不同,在父親被槍殺12年后,企業(yè)在他的帶領下轟然倒塌。
像李兆會一樣,有個富爸爸,就比普通家庭孩子面對更大挑戰(zhàn)。目前國內家族企業(yè)繼承人身上顯現(xiàn)了一些普遍問題。
A 在父親耀眼的光芒下,無法隱藏自卑。
父親在外人眼中的強大,很容易導致孩子人格分裂,特別是兒子。在父親耀眼的光芒下,孩子的內心價值低。無論怎樣的努力,似乎在父親眼里仍然是失敗的。比起父親一次一次創(chuàng)造的輝煌,兒子努力的成績相對渺小。一旦孩子們進行如此強大的對比,潛意識里會告訴自己怎樣都是不行的。
B 自卑內心需要對外的盲目自大來填補。
也許我們會譴責富裕家庭孩子的揮霍、奢靡。對于一個缺失愛的孩子來講,需要用錢和奢靡來獲取外界的羨慕尊重。相比通過在學業(yè)上以及事業(yè)上取得的成就來贏得尊重,用錢顯然是快速而省力的方式。
這些孩子在家庭的影響下,已經(jīng)習慣被別人過分地尊重,而這種尊重會讓他們誤以為是理所當然。當通過自己的努力而不能獲得尊重時,他們會不自覺地希望從外界獲取。
C 通過極端行為,獲取父母的關注。
為了接受西方的良好教育,很多富豪家的孩子小學就被送到歐美去讀書,大多數(shù)時候是一個人,家長伴讀的情況頗少。這樣一來,在東西方文化差異中迷茫地找不到自我的他們,由于從小成長的過程中缺失父母關注,往往要做出最讓父母痛苦的事情來獲得關注。父子對立,成為很多富裕家庭的痛。
父母不能理解的是,我們如此辛苦地打下江山,為什么孩子會不成器?更有甚者,一邊拿錢為孩子“鏟事情”,又一邊用暴力來教育孩子“成器”,或者干脆就用錢來表達愛。然而,一個內心缺失愛和關注的孩子,無論用多少錢,都無法填補孩子的內心。
D 教育的缺失。
在中國目前的教育中,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成功企業(yè)家的功課顯然是完全缺失的。在西方的教育中,只有在培養(yǎng)貴族的私立學校會涉及到一些。在西方的大家族中,都是要求自己的繼承人額外學習繼承人課程,其中涉及最多的內容就是如何做人。此外畢業(yè)后要在家族企業(yè)實習。
培養(yǎng)一個成功的經(jīng)營者、投資者,心理能力比投資經(jīng)營知識技能更重要。在大企業(yè)中,投資知識和技能完全可以雇傭職業(yè)經(jīng)理人來完成,而最終的投資決策需要的是強大的心理能力。自卑,盲目自大,行為極端,向外索取關注,顯然,如果帶著這樣的心理做決策,很可能讓企業(yè)瞬間倒塌。這也是我們在李兆會身上看到的結果。
我一直倡導,孩子的財商學習,第一步應該是財富習慣(心態(tài)),第二步是財富知識,第三步才是投資技能。如果跨越了投資心理的培養(yǎng),縱然金融手段熟練,也難免陰溝里翻船。
富爸爸,不一定培養(yǎng)富兒子。不過,富爸爸給予孩子的愛,也許就能在暮年之后讓企業(yè)在孩子的努力下,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