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燉菜,就不得不提到“燉”這種大眾化的烹調方法。不同的烹飪書籍對“燉”有著不同版本的解釋,不過一般認為:燉是將經過適當加工處理的較大形狀的原料,放入特定的盛器中,加入適量清水(或鮮湯)和調味品,采取不同的加熱方式烹至原料酥爛入味,成湯菜各半的一種烹調方法。
中國人飲食講求合乎時序,一般喜歡在冬令進補。在冬季常食燉菜,既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等營養物質,還可達到保暖的目的,起到疏導經絡、平衡臟腑的功效,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因而如果餐飲企業的大廚們能夠在冬季燉菜上下一番功夫,推出些頗有特色的燉菜品種,肯定會大受食客青睞。
燉菜的品種很多,要做出有特色的,就需要根據具體的菜肴去選料、調味、掌握火候,以做到湯鮮味醇、突出原料自身特點。由于各地流行的燉菜菜品以及方法不盡相同,下面,飲食編輯把流行于民間的幾類精品家常燉菜介紹給大家。
藥膳燉菜在燉菜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在消費者中卻占有一定市場。滋補藥膳燉菜因四時而變,因人體質而異。不少藥料要根據功放及成菜色、香、味的不同要求先進行必要的處理,如泡發、清洗、燙焯、預煮、預炒等步驟。藥膳燉菜的調味一般以保持原料本身的鮮味為主,適當輔以佐助料調整其色、香、味,做到既有滋補作用,又鮮美可口,誘人食欲。
用于滋補藥膳燉菜的主料主要有雞、鴨、鵪鶉、鴿子、甲魚、牛羊肉(包括臟腑器官)以及部分野生動物類(國家法令禁止的品種除外),而常見的藥料有人參、黃芪、當歸、杜仲、桂圓、百合、蓮子、枸杞、淮山、茯苓、蟲草、川貝、芡實、紅棗、海馬等等。代表燉菜有蟲草燉老鴨、核桃燉乳鴿、白果燉雞、淮山燉羊肉、地黃燉牛尾、太子參芪雞、枸杞燉甲魚、天麻燉乳鴿等。
菜例:五子燉雞
原料:烏骨雞1只,蓮子50克,枸杞子、棗、松子、五味子共30克,蔥節、姜塊、料酒、精鹽各適量。
制法:
1.烏骨雞宰殺治凈,斬斷雞爪,拍斷脊骨及胸骨,下入加有姜塊、蔥節的沸水鍋中汆水撈出,再沖洗干凈;蓮子用溫水泡漲;枸杞子、棗、松子、五味子用水洗凈。
2.取一大砂煲,摻入適量清水,放入烏骨雞、蓮米,大火燒開,撇凈浮沫,再改小火燉約2小時至雞肉酥爛時,下入棗、松子、五味子、枸杞子同燉15分鐘,離火,調入精鹽即可。(如果大批量制作此菜,可采用蒸燉的方法成菜,但需注意,由于枸杞不耐蒸,可將泡好的枸杞出籠時直接撒入。)
特點:湯色淡紅,雞肉細嫩,香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