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年后,暴飲暴食或者食欲降低,很多人發現節日后,出現了胃酸、胃脹、胃痛等不適感。本刊特意向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消化科主任李志紅討教了打好新春保“胃”戰的小秘訣。
嚴寒護胃貼個暖寶寶 冬季嚴寒,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胃酸分泌會增多,所謂“無酸不潰瘍”,有胃潰瘍的人就容易舊病復發,同時,胃部遇冷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從而引發胃疼、胃脹、腹瀉等不適。
胃是冷不得的,冬季養胃首先要防寒保暖,患有慢性胃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的女性更應特別注意。平時可以貼個暖寶寶或多穿件保暖背心,讓胃部更加暖和,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等。
蛋糕巧克力等甜食要少吃 一放假,人們在家里放松下來,吃得多不說,還更喜歡吃火鍋、烤肉等油膩食物和辛辣口味的食物,大量進食油膩、辛辣對胃來說都是一種負擔。另外,年底了,年輕人的應酬聚會增多,常常飽餐之余還少不了大量飲酒,酒精、冷熱交替的刺激也很容易導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的發生。
李志紅主任說,“冬季打好保‘胃’戰,首先要規律飲食,按時吃飯、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對胃的刺激,同時注意蔬菜、水果、谷物和肉類的搭配,少吃油炸油膩、韭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甜食入胃會增加胃酸,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傷,所以很多女孩喜歡吃的蛋糕、巧克力、烤紅薯都要適當減少。”
脾胃虛寒喝碗養胃湯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但也要先摸清自己的體質。從中醫來說,脾胃熱和寒的人群都容易引發胃部問題,熱包括體內濕邪,濕熱,食積等,這類人的熱量總體攝入偏多,而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導致產生了肝火,肝胃不和、肝胃郁火都會對胃造成直接影響,需要清熱去火。寒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胃虛寒,需要補氣血溫陽氣,李志紅主任針對這類人群推薦了一款養胃湯:太子參15g,生黃芪30g,柴胡3g,當歸10g,仙靈脾10g,加水煮開即可。
最后,李志紅主任也提醒,胃腸不適通常病因復雜,切忌自我診斷,最好還是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小貼士:春節“腸胃病”如何急救
在春節期間,如果家里有胃腸功能不好的人群,或者出現胃腸不適的患者,最好在家中備上一些調理腸胃、幫助消化的藥物。胃腸不適常常都有如下表現:胃脹氣,打嗝、噯氣、消化不良、食欲差等。從中醫的角度講,大魚大肉容易“生痰濕、困脾胃”,因為在節日期間豐厚飲食,腸胃不適的癥狀就會很明顯。
專家指出,以藿香正氣類制劑為代表的治療腸胃“急”病的中成藥有順氣、祛濕、助消化、護腸胃的多重功效,簡單地講就是,具有去除生冷海鮮、麻辣油膩等給身體帶來的“毒”,因此常用于嘔吐、脹氣、泄瀉等消化系統疾病等。現代研究表明,藿香中的揮發油有養護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藿香類產品分含有酒精和不含酒精兩類。因為酒精本身就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所以解辛辣選藿香類產品一定要選用不含酒精的,如藿香液中除含有藿香外,還含有多種消食、理氣等的中藥,不但可促進腸胃多種消化液的分泌,加快胃腸蠕動,增加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腹痛、腹瀉、腹脹等的發生;還可以調理腸胃,消除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
最后專家提醒,春節期間更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合理平衡膳食結構,作息規律,出現問題及時用藥,如果服藥后病情不見緩解的,應當盡早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