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十的費懷銀,聲音里有年輕人的干脆和朝氣。她說,自己“年輕”是因為家庭和睦友愛,心不累。“家和萬事興嘛。一家人互相體諒、互相支持,開開心心,就不容易老哦。”
提起費懷銀一家子,街坊鄰居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一家子的和睦美滿讓人羨慕。費懷銀和丈夫,一個畢業于四川大學,一個畢業于清華大學,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費懷銀搞了幾十年的教育,如何教育子女,樹立好的家風,她有自己的心得。在她看來,家庭和睦、誠信明理、謙遜好學就是最好的家風,“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言行去給孩子做榜樣。”費懷銀講大道理的時候不多,她與愛人都相信,為人父母當以身作則,這樣好的家風才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傳承。
費懷銀與丈夫已經結婚40多年,但在孩子們的記憶里,兩人在家從來沒有吵過嘴、紅過臉,兒子和女兒從這里,對幸福家庭有了更多的理解。“父母不僅是血脈上的親人,更是家庭生活中的導師,對我的性格、處事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記。”女兒常常對人如此感嘆。
“媽,日子沒有辦法過了,我要離婚!”
費懷銀一家人住在跳蹬河社區。有一天,兒媳婦突然十分生氣地找到婆婆費懷銀,說與老公吵架了,兩人要“分道揚鑣”!一會兒,兒子也來了,兩個人當面爭吵起來。當媽的一般會偏袒自己的兒子吧?但費懷銀沒有。
先是靜靜聽小兩口各說各理,吵完了,費懷銀先是把自己兒子說了一頓,然后心平氣和的安慰兒媳。費懷銀知道,婆媳關系的好壞是家庭能否保持和睦的重要因素,她從不把兒媳當外人,“既然來到我家,是媳婦,也是女兒。”
“家里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更不是論輸贏算得失賬的地方。”費懷銀喜歡講這個道理。在費懷銀影響下,兒子與媳婦關系逐漸和睦,越來越懂得包容對方。今年,費懷銀一家被評為成都十大“最美家庭”。
讓費懷銀驕傲的是,年幼的孫輩現在也開始受到家庭好的影響。
今年初,全家人到青島去旅游。車行駛到半路休息,很多人拿出儲備的零食和飲料“補充能量”,而后將塑料包裝和水瓶隨處扔在了地上。
“叔叔,能不能將你的空瓶子扔到垃圾桶里?”這時,幾歲的小孫女卻走到了路邊,嘴里一邊說著,一邊將垃圾扔到垃圾桶。小姑娘懂事可愛的模樣逗樂了同車的人,也感染了大家,紛紛撿起垃圾扔進了垃圾桶。
其實,費懷銀并沒有刻意教過孫女,是他們自己的行為對子孫們影響很深。但是,費懷銀還是給兩個小孫女定了新家訓,“不歪不惡不頂嘴,文明禮貌會感恩,舍得吃苦爭第一,孝敬父母硬道理。”費懷銀不定期通過家庭聚會“抽查”兩個孫女,讓她們對照“家訓”總結自己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她認為,該說的還是要說,該傳的就是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