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薄薄一本書,濃濃淡淡一壺酒,風雨過來人,笑在云開后。當放手,就放手,萬千新人在后頭;該享受,就享受,花花哨哨趕潮流。晨歌夕舞為健康,太陽累了有星斗。拼拼搏搏一局棋,顛顛簸簸一葉舟,懂得就珍惜,珍惜就富有。能疾走,就疾走,發揮余熱抓火候;該加油,就加油,讀書讀到古稀后,只想今天干什么,休問年齡七八九!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引起社會各界對這一群體的研究和關注,一方面促進了老年群體自主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外來多元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步滲透下,最早出現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新新人類”現象,也開始出現在城市的許多中老年人身上。
現時的“新新老人”退休后,不滿足于安享晚年,基本上摒棄了過去的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繼續從事退休前的事業,有些則嘗試以前未曾涉及過的領域。
一位名叫杜品桂的老人,退休前在安徽省化工設計院工作,有一個化工企業建成試產后,產品的數量質量始終不過關,被迫停了下來。人們對已退休的老杜在化工研究方面的造詣久有所聞,便請他前去“診治”。結果,他一個人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找到問題癥結,并對癥下藥,很快使這家投資近千萬元的企業起死回生。杜品桂老人說,他還希望有機會攜帶自己的科技成果去廣東,“輕松地放出尚余的熱,無憂地走完尚余的路”。

董愛華是一位熱情坦率、美麗善良的女性。從國家公務員的崗位退休后,她把愛心傾注在那些品學兼優、貧困輟學的孩子們身上,每年都用自己的退休金來幫助貧困學生,還常常抽時間到各地去探訪貧困地區的學子。她自己設計了一張名片,上面一行醒目的黑字親切地跳入眼簾:“您的朋友董愛華。”走進她的小書房,儼然一個“助學辦公室”,電腦里儲存的資料、抽屜里裝滿的日記和信件,幾乎都是她與孩子們的通信來往以及郵書匯款的記錄。她認為,退休后的這種新生活,令她感到無比充實和快樂!這些“新新老人”在自己快樂著并被社會贊譽著的同時,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當代“新新老人”普遍有一定文化程度。他們審時度勢,積極融入時代變化的潮流,力求保持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心態。
記者在網球場見到的黎鑫老人,是廣東工業大學的教授。年逾八旬的他,鶴發童顏,身穿一套白色運動短衫褲,肩上斜挎著網球拍,周身洋溢著年輕人的氣質和快樂。他積極參加各類球隊活動。每周一至周五,他的活動都安排得滿滿的,而在周六周日就靈活安排:與朋友飲茶聊天、閱讀各類書籍、錄制電視節目等等。他說,他訂閱了好幾十份報刊。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文體休閑、保健養生等各方面的內容他都廣泛涉獵。黎教授還有一大愛好,就是刻制錄像帶,每當電視播放精彩的文藝節目和體育賽事,他就親自動手刻錄下來,待有空閑就坐下來美滋滋地慢慢欣賞。黎鑫教授感慨地說:上了年紀的人保持廣泛的興趣,心里裝著很多快樂的事情,就會葆有一份年輕的心態,就不會感到失落和孤獨。

這是當代“新新老人”的又一顯著特征: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節目,次第輪番地上演在他們的人生舞臺上,使晚年生活充滿了亮色與興奮點。
每天清早,在廣州的各大酒家里,放眼望去,早有熙攘的老者圍坐其間。他們氣定神閑、面帶喜悅,與相攜而來的三五同齡者喁喁輕語,或高談闊論,在香茗和美點的品味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
據廣州各大旅行社的反映,近幾年來老年人喜歡旅游的趨勢日漸明顯,不過更多的老人愿意錯開黃金周的高峰期,選擇在淡季結伴出游。年逾八旬、家住廣州西關的鄭老太說,她每年都要外出旅游兩次,至今為止,除了西藏,全國各地的名勝景點她都游遍了,于是她又把目光瞄向了國外游,去年就參加了赴韓國游的旅行團?!皬倪x擇旅游地點,到去旅行社辦理一切手續,都是我自己搞定,只是出發前打個電話告訴子女們一聲就可以了”,鄭老太無比自豪地說。

“新新老人”們還明白一個道理: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會有一個好的人生。而健康的體魄來自于持續的運動。有鑒于此,他們幾乎都有一手各適其適的“絕活”:有的耍太極或舞刀劍,有的唱歌跳舞或打球游泳。每天一大早,隨便你往哪個公園遛一遛,第一眼看到的且人數為眾的保準是那些意氣風發的“新新老人”們。
此外,玩電腦、上網沖浪、玩數碼相機、做美容、購買高檔時裝……這些曾象征著“前衛”、“時尚”的享受,在當今的老年群體中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家住廣州麗江花園的張老太,為了適應遠在美國定居的兒孫們的聯絡方式,在老年大學學會了使用互聯網,還掌握了英語日常生活對話。當她想念孫女了,就發電子郵件到大洋彼岸。當孫女學校放了假來廣州探望奶奶時,張老太也能非常開心地與孫女對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