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暖風頻傳,春風撫面,抬望眼,這是一個醉人的春夜,茫茫夜空,星光閃閃,人們都說地上一位好人逝去了,天上,就亮起了一顆星,媽媽,您已經走了五天整了,您是天上的哪一顆星呢?
一
我從記事時,您就是忙忙碌碌。
記得我四五歲的時候,爸爸忙著天南海北地出公差,全家人的重擔就落到您一個人的身上。早上四點鐘您就起床了。也不知為什么!1968年的冬天是那樣的寒冷,我家平房的四壁墻上都有美麗的霜花。您,看著我和大哥、大姐在被窩里凍得縮成一團,把您的被子給我們哥仨蓋上,然后,您,不顧室內的寒冷,悄悄地起床來到外屋劈柴禾生炕爐子。劈好了柴火,四處找也找不著點火明子,拿紙又引不著爐火,您想來想去,只好撕一小塊小棚子上的破油氈紙,這樣才點著火,然后,壓上煤坯。一手拿盆,另一手抓起撿煤渣的筐和鐵爪子,急忙的出院門。
出了院門一百多米,就來到飯店的煤灰垃圾堆,您一邊等著新出爐的煤灰,一邊等著賣大豆腐的車。等煤灰的人越來越多,一會兒的工夫就來了二十幾個人,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還有少的……他們都是燒不起煤的窮困人家。推煤渣的車終于來了,一共是整整的兩大車,還冒著熱氣,濕乎乎的,經常帶著臊臭味。據說,煤渣上面經常有鍋爐工的屎、尿……那里也是他們的廁所。
幾年以后,我去撿煤渣,搶到一團黑黑的大煤渣,高興地拎著煤筐跑回家,掰開后臭味直熏鼻子,我還是舍不得扔,那是整整的一大塊黑煤呀!足足能燒開一壺的水呀!母親那時肯定也遇到了這些尷尬事兒,但這和我們家要取暖、孩子們要吃飯比,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母親也和其他人一樣加入了撿煤渣的隊伍,數九寒天北風寒、渾身發冷腿打顫的人們,一會兒撿煤渣就撿得熱火朝天地汗流浹背,他們撿拾煤渣像得到金銀財寶一樣的高興,母親也一樣,她抬起手用襖袖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直了一下腰……她滿意地看了看半筐的煤渣,打心眼里高興,今天的運氣真不錯,晚上燒火做飯的都有了,如果省一點用,明天早上的也差不多,我的三個孩子今天可以呆在暖暖的屋子了。
大豆腐!大豆腐!聽到這聲音母親像想起了什么事兒?她摸了摸兜,里面的五分錢、四兩豆腐票還在,她拎著煤筐又加入了排隊買豆腐的人流中……母親高興地右手拎著煤筐,左手拿著兩塊大豆腐高高興興地回到家,已經是五點半多了。她猛然想起爐子里的火快燃完了,她打開一看果真是這樣,她急忙把煤筐里的煤渣拿出來放進去,過了一會兒,爐堂里的火燃燒起來,爐火紅了,鍋里的水開了,母親開始淘米把苞米馇子放到鍋里,蓋好蓋,她想了又想,到米箱里翻出大米口袋,大米實在是不多了,每位成人每月才供應三斤,怎么能夠吃呢?她把剩下的一點點大米倒到小盆里,心里說,夠三個孩子喝粥的了。她把小盆坐在苞米馇子的上面。
屋里暖了,孩子們睡得香甜了,窗上美麗的冰霜花開始融化了,飯鍋里的香味開始出來了……
母親看著三個孩子幸福的臉,她也笑了。這時,窗外的晨色開始有些朦朧,母親看了看表,六點了。她不能讓孩子們再睡了,再耽誤下去,上班就會遲到了。母親先叫醒大兒子,老大揉了揉眼睛,不愿意鉆出寒冷的被窩,母親又叫大女兒,大女兒撒嬌地哭叫,母親被氣得沒有辦法,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她急得一下子掀開了大兒子和大女兒的被子,可是小兒子我,她實在是沒有辦法,她得給小兒子穿衣服、穿褲子,還時不時地看著鍋里燉的大豆腐,可千萬別燉糊了。忙三火四地吃了幾口苞米馇子和燉大豆腐,看著三個孩子喝著稀溜溜的大米粥,還好,一切活都干完了,才六點二十,趕趟,比昨天還提前了三分鐘。
冬天天亮得晚,六點多母親背著我,抱著大姐,領著大哥,迎著紅彤彤的朝陽上路了。走著走著,母親發現大哥走路一拐一拐的,仔細一看才發現大哥腳上的鞋子左右腳不分,穿反了……就這樣母親呼哧帶喘,終于把我們送到了托兒所。她自己又急忙趕到商店上班。
漸漸的,我們一天比一天長高長大,母親也背不動,抱不動我們了,就買了一輛小推車,這以后母親天天早上推著我們,吱呀呀的車輪在轉,碾著母親青春的華年,一下、一下地把太陽推得升了起來……
到了晚上,下班后,她又用小推車接我們回家。雨雪風霜不停,春夏秋冬匆匆,天天推得月上柳眉梢……
到了1969年,母親又生下了妹妹,母親帶著四個孩子就更加勞累了……
轉眼到了1972年,春節剛過,大哥初中畢業了。那時候沒有別的選擇,有門路的當兵,沒有門路的就只有響應國家號召下鄉到農村廣闊天地,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一切,大哥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的,偷偷摸摸地和同學們商量,偷偷摸摸地改戶口。等到臨行下鄉時母親才知道。
我清楚地記得,第二天,大哥就要到小城公社下鄉了。母親晚上在燈下給大哥收拾著東西,棉襖、棉褲、棉鞋……收拾到一點多鐘,母親才想起給兒子帶點錢。母親翻遍了所有的兜和家里的箱子,只有兩三塊錢。母親急得在屋里來回地走著,這可怎么辦呀!最后,她還是半夜兩點鐘敲開了鄰居羅娘的家門,借了五元錢,給大哥帶上……
第二天一早,大哥響應國家號召下鄉去了。再過幾天就是正月十五了。我和姐姐吵著向母親要元宵吃,母親想了半天還是為難地答應了。到了晚上,母親果然炸了一大碗又圓又大又脆又香的元宵,就連三歲的小妹妹也甜甜的吃了兩個,我和姐姐香甜地吃著,就是覺得元宵的個兒特別的大。
“媽,這元宵的個兒怎么這么大呀?”我問道。
“吃都堵不住你的嘴。”
我一聽,嘴忙不停地一會兒就吃了個精光。吃飽了,就高高興興地和姐姐打著燈籠撿鞭炮去了。
過了很長時間,我倆才知道。母親當時沒有錢也買不起元宵。那是拿粘豆包做的,所以元宵個頭特別的大。
二
母親有著一頭烏亮的黑發。長了飄逸,短了是那樣的精神。
幾年的時間又匆匆地過去了。大哥招工到鐵路,火車上、火車下的當連接員,大姐沒考上大學到知青點。母親的頭上也有了白發。大哥就要結婚了。全家就二十多米的平房,在哪結婚呀?大哥已經二十六、七的老大不小的了,全家人思來想去決定蓋一個小房。因為沒有錢,所以什么都缺,沒磚、沒瓦、沒水泥、沒沙石、沒木料……
媽媽的白發一天比一天多,每天下班回來都撿回幾塊半截的磚頭,每天吃的是上頓大白菜,下頓干豆腐……
終于大哥的婚禮在喜慶的鞭炮聲,豐盛的喜宴中舉行了……
母親的頭發白了一半。
又幾年匆匆地過去,我也要結婚了。
母親已經退休了。母親思來想去決定擺地攤做小買賣。母親沒有本錢,只有二百多元錢,那是她一個月的退休金,就成了做買賣的本錢,寒來暑往、刮風下雪,母親就這么在馬路邊擺著攤床,一年、兩年……得了風濕性的心臟病。
我結婚了,新房里有組合家具、彩電……
婚禮結束回到家時,母親一下子坐到床上,半天沒起來,說了一句,老兒子結婚大事兒完畢了。母親的黑發就是這時候全白了,像雪一樣……
三
母親最美的是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她那溫柔的目光。
小時候的我,非常的頑皮,不是把張家的孩子打了,就是惹得李家的孩子哭叫,害得母親跟在我的屁股后,向人家家人賠不是……
那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為了哥們義氣打仗,竟動用了家里一個一尺多長的小鐵錘,母親驚恐萬狀,找老師、找對方的家長,最后才把這件事兒平息。
母親看著我哭著說,我不指望你為家爭光,你只要不給我惹事兒,我就心滿意足了。看著母親淚流滿面,我的心痛苦極了,我心里暗暗發誓,再也不能讓母親為我流淚了。
我慢慢地開始讀書了。可還是有些晚了,高考時差了十幾分,落榜了,母親為了我,提前三年退休,就這樣我接了母親的班……
我的工作是百貨公司,每年走南闖北的公差,成了浪跡天涯的旅人。每次出差都要經過家樓房前的那塊廣場草坪,母親每次都站在六樓的陽臺上,溫柔的目光注視著我,直到我的身影被樓房隱去。我知道母親擔心我的火爆脾氣在外惹事兒……
那時,我已經成了一個部門的經理,到深圳去出差。臨行時,親戚、朋友讓我捎許多的東西,我望著緘默不語的母親說:“您需要點什么嗎?”
母親平靜的說:“什么也不需要,你平安回來就好。”
聽了這句話,我半天無語,在如今人們都希望兒女成龍變鳳的今天,我的母親,一個雙鬢染霜的老人,只希望自己的兒子平安……
那次出了家門下樓時,我故意繞著走,繞過了樓前草坪廣場,好躲過母親那刺背的目光……
沒想到回來時,全家人都說,你繞過去了,走了。母親就那么的站在陽臺上足足有兩個鐘頭,就那么地注視著,尋找著……是呀!我怎么能躲過母親的目光呢?我將會背負著她那美麗溫柔的目光,走完我的一生。
四
母親一輩子沒出過遠門,我想領母親去看看大海。
來到大連老虎灘,海出現在母親面前了。大海浩瀚無際,大海真博大呀!母親走到了海邊,我變換著角度給母親拍照,媽媽說:“照兩張就行,別浪費錢了。”
母親看海邊有許多人在撿海帶、海白菜,就脫了鞋,挽起褲腿去撿海菜去了。
我心里非常不高興,心里說,咱們是來旅游的又不是來撿海菜的。可看著母親一會兒就撿一大堆海菜,而且臉上還充滿了喜悅,也幫著母親撿了起來。不知不覺中太陽快落山了,太陽把自己最燦爛的溫暖陽光留下來,化做絢麗多彩的晚霞。我提醒母親,時候不早了。
母親也覺得有些累了,她直了直身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高興地看著那一大堆海菜,歇了足足有五分鐘,然后,又蹲了下來,把海菜分出四大堆,嘮叨起來“你大哥身體弱,他的倆兒子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還有你們家小遠程,你大姐身體不好,你小妹彩虹心臟病……”
她就是不想自己的多病身軀,這就是母親心中的——海。
五
母親的晚年應當幸福,雖然她的退休金只有三百多元,后來漲到了四百多元,一生勤儉的她,就是退休金再少點也是夠花的。
可是母親天生是個操心的命,家里誰有難事兒,母親就會和誰一起鬧心,先是大姐兩口子下崗,后來是大嫂、大哥,再后來是我和我愛人。母親那微薄的四百多元實在是幫不過來了。
她思前想后,有幾次想再擺攤床,她管這叫蹲陽溝,可她患有心臟病,她實在是沒有力氣了。她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每天上下六樓就夠她受的了。她為了不給兒女們增添負擔,每天買菜,把兩個手拎兜菜一系搭在自己的肩上,雙手抓著樓欄一步、一步的堅強地上六樓……
母親說,國家和小家一樣,都得靠自己,大伙都不為家做貢獻,國家的錢又從哪里來?靠誰也不如靠自己,要想過好日子就得學本領吃苦,要想生活好,就得吃苦勞動……
大姐兩口子干起了煙床子,大哥兩口子賣起了冰棍。工作清閑的我想,還應當干點什么?我又拿起了筆,幾十萬字從我的心里流了出來,染成了黑墨鉛字,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看到了這些,母親滿意地笑了。我們忙的時候母親去送飯,生意不好的時候,母親用她微薄的退休金幫我們。
母親晚年最關心的是孫子們的讀書,孫子、外孫子加一起五個,她說是五只小老虎呀!
我們家離小學校非常地近,一到中午、下午的放學時間,她就站在學校大門旁,等著孩子們……
母親一輩子沒讀多少的書,她說如果你沒有知識,你就一輩子干不了啥大事兒,也賺不了啥錢,她還說越往后越是這樣,老百姓家的孩子要想好好生活,就得好好學習,將來要想有個好工作,就得好好讀書……
母親沒錢,但她一聽孫子們上中學、上技校,就掏出幾百上千的……
六
母親有病也不愿意去醫院,她心臟病犯了,就吃點定心丹,咳嗽了,就喝一點肺寧沖劑顆粒。
母親越來越老了,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可她仍然堅持著每天自己下樓,母親心里清楚兒女們都在為生存奔波著。
今年的大年初五她實在是挺不住了,剛強的母親終于病倒了。母親的心肌肥厚病發作了,盡管病情這么重,她還是說不住醫院,她是不想給家里添負擔。她說住醫院太貴,咱花不起呀!她心臟病昏迷不醒了,已經由不得她了,全家人這才把母親抬著送進了醫院。
醫生說母親的心臟病很重,治了十幾天母親的心臟病見好,可突然間,母親胃里大出血,一次就出一千多毫升,母親怎么會胃出血呢?母親什么時候得的胃病?做胃鏡止血的時候,我們四個兒女都在場,母親是大面積胃潰瘍。醫生說,這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我們四個兒女聽后無言……
接著又檢查出母親患有糖尿病、肺炎、肝腫大、風濕病再加上心臟病、胃潰瘍……
母親呀!這么多的病魔折磨著您,您還惦念這個,想著那個……老天爺不公呀!把這么多的苦難給您,我的——母親!
母親臨走的前一天說想家,想媽了……
媽媽的媽媽,我的姥姥也一樣,辛勞了一輩子養了五個兒女。
母親窮了一輩子,過了一輩沒有錢的苦日子。
病重期間母親告訴我,住院費不用兒女操心,她攢了九千元錢,原打算是供孫子們上學用……
我心里清楚,母親不可能有錢,她天天吃著白菜、豆腐,穿的衣服十幾年不換,蓋的被褥,是我們小時候的被子,都是舊棉花,她怎么可能有錢呢?
母親去世那天,吸氧也說不出來話,她太累了。
母親逝世后真的找出九千元,看著這幾張儲蓄單……母親呀!您是怎么積攢下的?
母親去了,這位叫徐桂珍的老人,今年才剛剛七十歲……
我給兒子講他奶奶的事兒,講她奶奶為他日后上大學積攢的錢……
我想起了畫家羅中立的那幅《父親》,畫面上的那位老漢,頭上扎著破舊的白毛巾,臉上有那么多的滄桑溝壑,拿著一只破碗,微笑著面對著人生、面對生活……
這些就是我們的前輩……
茫茫的黑夜,浩瀚無垠,繁星閃閃,正是因為有這些無數的繁星,燃著自己,閃著光亮,黑夜才不再是黑夜,我們這些后輩走在漫漫長夜的路上,才享受著驅散黑夜的星光引路。抬頭遙望夜空,今夜星光燦爛……
王波簡介:
1963年5月15日生于吉林市,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編劇,吉林市“松花江文化講壇”客座研究員,山東省萊蕪市職業技術學院特聘兼職教授。曾任職多家雜志社總編助理、副總編輯,現供職于北京一家雜志社。
1982年開始發表戲劇、小說、詩歌、散文等,至今在省級以上報刊《曲藝》、《戲劇文學》、《散文選刊》、《世界文化》、《滿族文學》等報刊上發表小說、戲劇劇本、散文、詩歌、紀實文學等文學作品二百多萬字,并被《新華書目報》、《世界文化》雜志聘為專欄作家。
主要作品及成就:
參加中央電視臺拍攝電視專題片《蔣介石與陳納德》(三集)、《奇襲東京》(三集)等,并在電視專題片中,作為文史作家接受采訪。
大型滿族歷史故事劇《玉碎香消》(發表在《戲劇文學》2005年12期)2007年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劇本”
2011年紀實文學《鑄就輝煌——楊靖宇將軍的最后歲月考及感懷》獲新華副刊慶祝建黨90周年征文“心中飛出的歌——新華副刊慶祝建黨90周年征文”三等獎;
2011年紀實文學《鑄就輝煌-----楊靖宇將軍的最后歲月考及感懷》獲“全國政協建黨90周年征文”三等獎;
話劇小品《珍貴的掛歷》獲吉林省《戲劇文學》2003小品大賽二等獎;
小說《珍貴的掛歷》榮獲中國當代作家當代文藝優秀獎。1995年9月并被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等……
散文《茫茫夜空閃耀著----星》獲《散文百家》雜志二等獎;
話劇小品《珍貴的掛歷》獲吉林省《戲劇文學》2003小品大賽二等獎;
長篇歷史小說《努爾哈赤后宮秘史》國家現代文學館收藏。獲第一屆浩然文學入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