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各種機械故障的產生要比排除故障更為重要,只要正確維護與保養、及時檢查與調整和提前消除故障隱患,故障發生率就會明顯降低,本文簡要柴油機油路故障的預防措施。
1.低壓油路氣阻故障的預防措施
在輸油泵或噴油泵的抽吸作用下,燃油從油箱經低壓油路送到高壓油路。若低壓油路密封不嚴,或油箱內油面過低,或油箱內油量較少而車輛傾斜停放和行駛,空氣會趁機進入油路,若氣溫高,燃油蒸發,也會在低壓油路形成氣阻,造成發動機工作不穩、自動熄火或發動機不能啟動。出現以上故障現象時應該采用以下措施加以預防。
1.1經常檢查低壓油路中油管、油管接頭及密封墊片、輸油泵和手油泵的密封狀況,若有漏油、進氣應及時修復或更換、低壓油管有裂紋、砂眼或當油管接頭墊片破損、不平、有溝痕及毛刺時,需要及時更換新品。
1.2油管所經路線不得與棱角機件、機體接觸,以免磨損出現滲漏,更不要隨意扳動油管改變油管所經路線,以免凹癟折斷,有條件時可在油管外纏上金屬絲加以保護。
1.3油箱內的燃油用完后,加油時應把油路中的空氣及時排凈。
1.4在裝配柴油機的細濾清器蓋、輸油泵蓋、噴油泵蓋時,首先要檢查該處的密封紙墊是否完好和結合處是否有傷痕、毛刺及雜質,然后把蓋與殼體間的緊固螺釘按要求均勻地擰緊。
1.5在天氣炎熱時可將一塊濕布蓋在輸油泵上并不斷向上面滴水,從而起到減緩燃油蒸發的作用。
2.噴油泵定時太遲而發生后燃。在柴油機中燃油是在壓縮沖程的末期噴入氣缸并散布在氣缸內被壓縮了的空氣中的。而燃油的噴射一般應滿足以下要求:
2.1準確地提供給柴油機每一工作循環所要求的燃油置,在多缸柴油機中,提供給各缸的數量應相等,且隨柴油機的負荷而變化。
2.2燃油的噴射過程要及時,并且與燃燒過程的不同階段相適應。
2.3噴出的燃油顆粒要細,各顆粒直徑大小要均勻,以利于蒸發和混合。
2.4噴射的油束分布要與燃燒室形狀相適應,以利于盡可能多地利用燃燒室中的空氣。燃油的燃燒又分三個階段,第一是滯燃階段,此階段應力求縮短。第二階段是主要的燃燒階段,在這個階段,氣缸內的燃燒產物不斷增多,氧氣逐漸減少,噴入氣缸的燃油在高溫火焰的作用下來不及與空氣充分混合就開始燃燒,同時燃燒產物也阻礙燃油與空氣混合,結果產生后燃。第三階段是后燃階段,是燃燒過程在膨脹沖程中的延續。如果噴油泵定時太遲,則后燃嚴重,排氣就呈黑色。因此,噴油泵的定時對柴油機的性能影響很大,當噴油泵定時發生變化就必須進行調整。若凸輪在凸輪軸上的位置以及凸輪的有效工作段變動,則定時就會發生變化。調整的方法有:1、轉動凸輪法,本機型柴油機凸輪是固接在凸輪軸上的,不會轉動,不適應此方法。但當凸輪發生磨損時,也會改變噴油泵的定時。在這種情況下,就需更換凸輪片。
3.突然停機
柴油用完,油路堵塞,油泵塞住及噴油嘴針閥卡住,氣門彈簧折斷等。處理辦法:檢查清理油路清洗濾清器,并用打氣筒將油管吹凈,檢查清洗油泵、噴油嘴,清洗燃油系統和更換清潔柴油機。彈簧折斷的更換彈簧。
4.機油過高
機油運行時溫度過高,原因是冷卻水量不足,或氣缸水套內積垢過多,機器負荷過重,噴油時間過遲。可采取停機檢查傳動皮帶的松緊度及水泵葉輪內有無雜質,清理氣缸內積垢,減輕負載,調整噴油時間。
5.柴油機排藍煙
柴油機排藍煙是機油進入燃燒室受熱蒸發成油汽的結果。處理措施:機油池和油浴式空氣濾清器油面高時,僅造成一度排藍煙,機油油面降低后排藍煙消失。氣缸上機油是排藍煙的主要原因,可用來評價氣缸活塞組的密封住。進氣門與其導管松曠后排藍煙,較為輕微。
6.“飛車”,前柴油機一般都會出現冒藍煙、燒機油或轉速不穩現象。
處理措施:一是關油門停止供油,并踏下制動器;二是堵塞進氣管,切斷空氣的進入;三是迅速松開高壓油管停止供油;四是車用柴油機行走中可用高擋重負荷(制動),使發動機因扭氣不足而熄火。
7.雜聲明顯
柴油機在運行中常因下列原因發出不正常的雜音:當活塞銷與軸承間的間隙,連桿軸承與主軸間隙過大時,都會在機器工作時聽到敲擊聲,應調整間隙或更換軸瓦。當機器轉速突然變化或低速運行時,在氣門桿和搖臂撞擊時發出一種輕微的金屬敲擊聲這是氣門間隙過大引起的,可調整氣門間隙。
8.柴油機“過熱”應該著重檢查
8.1冷卻系統:如果柴油機冷卻系統有問題,比如:風扇(皮帶)損壞、冷卻液不足、散熱器堵塞等,都將導致柴油機“過熱”。
8.2機油質量和油量:如果機油質量不好或機油油量不足,也可能導致柴油機“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