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造林時間性強,技術要求嚴,造林難度大,造林可用樹種少,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時機,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對其雨季造林技術及管理要點談一點粗淺的想法。
1.雨季造林方法
1.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項重要環節,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隨整地隨造林。整地方法、規格的確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盡量減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對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狀、魚鱗坑整地,規格:穴徑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魚鱗坑長徑30-50厘米,短徑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寬,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魚鱗坑、水平階整地,規格:魚鱗坑同上,水平階寬1-1.5米,長以便于整平田面為宜,深30-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規格:寬2-5米,長度隨山坡情況而定,深30-80厘米.壘堅固的雙層石堰,兩階之間保留2-3米的生土帶。無論采取那種方式整地,都必須在整地前做好規劃設計,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
1.2掌握時機:麗季造林種植時機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幾天的陰天,則對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造林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以減少太陽對苗木尤其造林當天的暴曬時間,經過一夜的緩沖,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對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無雨和降雨不多的時期強栽等雨,要嚴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則,即“雨不透不栽,天不連陰不栽,雨過天晴不栽”。
1.3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狀或魚鱗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畝: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階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畝,株行距2×2-2.5米。
1.4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起苗時,應先挖掉容器袋周圍的土,盡量不使袋內的土體松動,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時應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厘米,切忌將營養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
1.5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關,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時一律用撅頭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帶土,剔除細弱苗和根苗,進行茁木分級,并用草袋包裝,以減少苗木失水,隨起、隨運、及時栽植。
2.雨季造林管理要點
2.1大力推行合同造林。采取專業隊伍造合同林為主,其他社會造林為輔的方式進行,荒山造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今后要繼續采取這一方式,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組建造林專業隊伍、統一供應苗木、統一整地栽植、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撫育管護、統一驗收獎懲等工程措施,嚴格落實造林責任,確保工程質量。
2.2全力抓好雨季造林工作。雨季造林省工、省力,投資少、見效快,各地要抓住近期連續降雨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廣泛宣傳發動,把雨季造林列入近期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緊緊把握提前整地、適時栽植、加強管護幾個關鍵環節,主動打好雨季荒山綠化攻堅戰。各地主要負責同志和林業部門的負責同志,要率先垂范,親自組織指揮,親自調度檢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迅速掀起高潮,合力推動雨季造林工作的深入扎實開展。
2.3要穩定和完善林業各項政策。對現有林業承包等經營管理體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保護林地所有者和林地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對承包經營的合同約定,要依法完善,加強管理,責任到人。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責、權、利,獎勤罰懶,提高管護水平,確保造林成活率。對宜林荒山荒地,可直接采取分包到戶、招標、拍賣等形式確定經營主體,也可以由集體統一組織開發后,再以適當方式確定經營主體:對造林難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將一定期限的使用權無償轉讓給有能力的單位或個人開發經營,但必須限期綠化。大力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進一步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統一稅費政策、資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資政策,為各種林業經營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不管采取哪種形式,都要經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民主決策,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享有優先承包經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