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農作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對日常食物的質量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水稻的品質要求成為了人們的關注熱點。筆者對東北地區水稻產量與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并對該地區的高產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匯總,以望對類似地區的水稻栽培技術有所幫助。
1.高產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研究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發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物質生活水平的追求逐漸提高,對水稻的營養價值和口感等的要求越來越高。東北地區的日照充足,積溫時間長,日夜溫差大,土質肥沃,水質好,水稻為一年一熟,這使得東北大米產量高,質量好,營養豐富,尤其是五常大米,可以為國民提供高品質的稻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此外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現有的優質水稻的產量還不能滿足我國的內需,更何況要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因此優質水稻的產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生產者要針對自身的實際地理環境,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以滿足高產優質水稻的需求,保障內需,擴展外貿,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水稻產量與質量的影響因素
雖然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品種的影響,但栽培時的環境條件、栽培方式以及土質營養對水稻的產量與質量也具有重要影響。恰當的栽培方式、適宜的溫度、水分含量、光照條件等環境條件以及土壤中氮磷肥的含量等會影響水稻種子的發芽、稻穗的飽滿度、水稻的營養成分等。如旱育秧栽培方式、小苗移栽方式、及時鏟除雜草等有利于提高水稻中蛋白質的含量治理的灌溉措施、高濕條件有利于水稻秧苗的生長和稻穗營養成分的保留;氮、磷、鉀等肥料的合理比例、用量,有利于水稻產量和精米率的提高;此外,適當追施有機肥和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
3.高產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3.1選擇合適的稻種和適宜的土質環境
在水稻栽培時,合適的稻種和適宜的土質環境是培育優質高產水稻的前提條件,是水稻栽培的基礎,只有適合東北地區的稻種和適宜的土壤成分才能保證水稻生長良好,營養成分豐富,產量和精米率高。稻種應選擇優良的品種,如秋田小町、五常稻米等,其抗逆性好,生育期適中,營養豐富,米質優良,適宜旱育苗和稀植等;同時稻種要栽種在土壤肥沃,肥力適宜的土地中,優質高產的水稻對土壤的肥料種類、含量要求較高,任何一種肥料缺失、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對于土質不合格或含重金屬的土地要通過增施有機肥、稻草還田、改造土質等措施來提高土質,使其適宜稻種生長,提高稻米的產量和品質。
3.2選擇適宜的育苗方式和播種時間
在選擇合適的稻種和適宜的土質環境的前提條件下,要選擇適宜稻種播種的時間和育苗方式,這是保障水稻優質高產的關鍵。播種的時間影響水稻的發芽、生長,進而影響水稻的灌漿結實期和安全齊穗期,從而影響稻米的產量、精米率、營養成分含量以及其抗逆性,在選擇播種期時要考慮所選道稻種的灌漿結實期氣溫條件和安全齊穗期時間范圍。此外要選擇適宜的水稻育苗方式,如大棚育苗和膜床育苗,這是因為育苗時需要適宜的溫度,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溫措施,使得育苗環境溫度低,容易使得稻種出苗緩慢、參差不齊,一旦溫度驟降,稻苗容易凍壞,浪費稻種,不利于稻苗培育。
3.3及時對稻苗進行移栽和合理化密植
當育苗達到一定的階段,即秧齡小于40天時,需要對秧苗進行移栽,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栽前要進行一次防病、防蟲和施嫁肥處理,要選擇晴天的下午或陰天的上午來進行移栽,以保證秧苗在移栽后可以繼續茁壯生長。此外,要注意進行合理化密植,這樣既能保證水稻的產量,又能提高稻米質量,這是栽培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合理化密植時的密度要根據稻米品種、土質環境、自然環境等來進行分析選擇。及時的稻苗移栽和合理化密植使水稻長勢良好,促進有機物的產生與積累,提高產量的同時不浪費每一分資源。
3.4對稻苗合理施肥并適時灌溉
土壤肥力對水稻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有機肥和無機肥都是不可或缺的,氮磷鉀等無機肥和雞糞等的有機肥的合理施用合理施用可以提高稻米的精米率、改善稻米外觀形貌和提高營養品質,但要注意肥料不是越多越好,不能堆積,否則造成稻苗的死亡;此外含水量是影響水稻長勢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栽培時一定要注意科學灌溉的原則,不能使用不清潔的用水,否則容易造成秧苗倒伏、生病。有效分蘗前以淺為主,以水增溫;排水曬田后間歇灌溉,以氣養根,以根保葉,養根保蘗;夜間氣溫低深水護胎,黃熟期要停水。
3.5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稻米
水稻生長過程中不可能不被雜草、害蟲侵襲,及時的病蟲害防治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雜草的清楚要采取中耕除草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式,一旦發現雜草要及時人為中耕除草,這對稻苗的傷害較小,化學除草時要選擇適宜的除草劑,一般在移栽返青后一周內施用對于害蟲的防治防治結合,如選擇抗蟲性強的稻種,對種子消毒,及時施用防蟲藥物,同時要經常檢查害蟲是否侵襲秧苗,及時清除,也可以利用天敵來進行防治,當蟲害嚴重時可以施用適宜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物,但要注意用量,盡量做到以防為主以治為輔,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藥物的用量,影響稻米的質量。此外稻米成熟后要及時收割,不可過早或過晚,過早收割,導致稻米不飽滿,精米率低,營養成分含量低,過晚收割使得稻米粒易脫落,使得產量低,且稻米的透明度低、色澤差,收獲時間要根據稻米品種和稻米的含水率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4.結語
作為人口總多的農業大國之一,我國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土壤優勢,選擇適宜東北地區的稻種,適宜的育苗方式,及時進行播種,適時對稻苗進行移栽,并進行合理化密植,合理施肥、適時灌溉,對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以治為輔,及時清除雜草,根據稻米品種和稻米的含水率的實際情況適時收獲稻米,這對于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合理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分析指導,以滿足高產優質水稻的需求,保障水稻的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