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課的教和學都離不開探究實驗,學生能夠通過實驗來探究和獲取科學知識。針對當前小學科學實驗課中存在的“假實驗”現象,本文進行了詳細地研究,分析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常見的幾種“假實驗”情況,并提出了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科學;“假實驗”;舉例;建議
我國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地規定了小學科學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科學實驗是小學科學課程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通過實驗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小學實驗課教學中一些教師因為各種原因對于科學實驗探究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當前小學科學實驗課中存在著許多“假實驗”的情況,影響著我國小學科學實驗課的整體教學水平。
一、小學科學實驗課中的“假實驗”舉例
1.機械式無差別探究的“假實驗”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和鼓勵實行的新的學習方式,但是探究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的。一些小學科學教師為了展示自己的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無論什么情況下都去進行實驗探究,導致出現了許多無效探究、無用探究的“假實驗”的情況。例如,在“聲音的傳播”這一課中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五個重點:第一,聲音的傳播是沒有固定的方向,是以聲波的形式向著四面八方傳播的;第二,聲音是通過物體振動來傳播的;第三,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效果不同;第四,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第五,帶領學生制作土電話來體會聲音的傳播。有些教師在這節課中按照次序對這五個問題進行逐個的探究,但是每節課的時間是有著一定的限制的,學生的探究還沒有結束就響起了下課鈴聲,這時教師只得匆忙地結束課程,并將剩下的探究題目交給學生課下去探究。這樣虎頭蛇尾的探究很難讓學生把握住課程的重點知識,其實第一個、第二個類似于陳述性的知識點是不需要進行科學探究的,這其實就屬于一種“假實驗”的情況。
2.自由探究的“假實驗”
我國的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了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些小學科學教師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就放任學生在科學實驗課中進行自由探究。這個想法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都十分有限,根本難以實現完全自主的實驗探究,教師的實時指導在小學科學實驗探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師不敢、不愿指導,導致小學科學教學中出現了許多自由探究的“假實驗”。
二、小學科學實驗課的教學建議
1.科學實驗環節要完備,科學實驗探究必須有結論
科學實驗的正確程序應該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得出實驗結論—結果討論。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驗中,一定要保證學生能夠參與到實驗的全過程并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和引導。在實驗結束之后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到實驗結論的探究之中,通過自己實驗和探究得出的結論才能讓學生們影響深刻。
2.科學理解和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
國家倡導的自主探究式教學并不是將課堂完全地交由學生,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作用和教學責任是不能減少的。尤其是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才能保證學生的實驗和探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對比實驗中,教師就應該提前指導學生在試驗中要注意變量控制問題,除了沙袋、水袋、空氣袋的變化之外,其他的各項要素都必須保證完全相同,這樣才能得出有效的、正確的實驗結果,才能完成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
科學的本質是求真,小學科學課堂是小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和提高科學探索能力的重要場所,只有通過正確、真實、嚴密的科學實驗才能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寧缺毋濫的原則,避免“假實驗”的情況出現,為小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的養成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
參考文獻:
[1]鄭麗娟.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現存問題與整改措施[J].考試周刊,2014(104).
[2]樸春愛.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版),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