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和漢語屬不同的語系, 有著不同的語音系統,發音位置不同,所以兩種語言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本文分析了行唐縣漢語方言的語音特點及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影響,嘗試采取一些對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行唐方言;英語語音;負遷移;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1-10
筆者從教十余年,通過長期觀察及研究發現,當英語與漢語方言有相似但實際不同的發音時,學習者往往會用方言發音去代替英語發音,從而造成發音不準。
一、行唐方言特點
行唐方言聲母系統共有23個聲母。聲母n有 [?]和[n]兩個變體,其中 [?]出現在齊齒呼韻母之前;零聲母出現在臺口呼韻母前,除[u]、[u??]之外,有輕微的濁擦音[v]的現象;全濁聲母消失。中古的全濁聲母演變為今天的同部位的相應清音,且平聲迭氣,仄聲不迭氣,如“臺、提、涂”等。
行唐方言韻母共有38個,與普通話發音基本一致,聲韻塞音韻尾消失, 陰聲韻音流。在發音上單元音韻母占優勢,復韻母的變化不大。
行唐方言的聲調除輕聲外,有4個基本聲調:平聲、上聲 、去聲、入聲。平聲字不分陰、陽, 入聲字開始分化,這是從晉語區到北方冀魯官話區過渡特征;發音時,陰平和去聲轉化為上聲,上聲轉化為陽平。
二、行唐方言對英語發音的影響
1.行唐方言對輔音的影響
前后鼻音部分,[?]出現在齊齒呼韻母之前,比如head [hed]誤讀成 hand [he?d]。由于發音部位靠口腔后、上端,行唐人較難區分[θ]和[s]的發音,就會出現think [θi?k]念成[si?k]的現象,這樣會被聽者誤認為是sink。
2.行唐方言對元音的影響
長短音不明顯,如a在/a:/與/?/中的遷移。英語中有五對長短對立的單元音,而行唐方言中沒有長短音的區別。學生發音時,由于發音不到位,往往長音不夠長,短音不夠短;行唐方言中沒有/?/這個音,常用/e/代替,學生發音時舌位不夠低,張口不夠大,不好發此音。
3.受方言影響,行唐學生學習英語時元音發音位置靠后
(1)行唐方言中兒化音對英語語音的影響。美式英語中,當單詞以er、ur、or、ir結尾,發音為[?]的時候,用卷舌音。行唐地區學生在讀大部分單詞的時候習慣性地在詞尾加上[?]的音,沒有規律,有的發音近似美式發音中的卷舌音,就會完全混淆中英文發音,這與平時漢語發音中常帶有行唐方言中的兒化音有關。
(2)行唐方言對英語語調、語速的影響。英語是節奏感很強的語言,受方言影響,學生習慣于把每個單詞都強讀,致使英語的節奏感消失,語速不優美。行唐方言語調較平,說話硬,語調的升降起伏不大,造成該地區英語學習者英語語調平,不優美。
三、教學中應對方言負遷移作用的對策
第一,將英語音素與方言中相鄰近易混淆音素對比,對比發音部位和方法,讓學生做聽辨練習,突出英語音素,讓學生牢記在心,再加以模仿。第二,重視方言中沒有的音素在英語中發音。方言中沒有的音素在英語中的發音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老師需要對發音部位及正確的發音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要求學生模仿,老師再加以指導。第三,連讀、重音、節奏、語調是教學重點,在實際教學中,在針對易混淆音素進行大量練習的基礎上,教師應把重點放在連讀、重音、節奏、語調中,讓學生大量接觸真實自然的語言,讓學生積累語言素材。
四、結語
本文著重分析探討了行唐方言的語音特點、行唐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及糾正策略等問題。在英語學習中,行唐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產生負遷移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此現象并不局限于行唐地區。筆者通過對兩種語言進行分析比較學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語音的掌握程度,減小負遷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 麗.方言對英語語音語調的負遷移作用及對策[J].內江科技,2010,(9).
[2]蓋林海,王素貞.河北行唐語音方言概說[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