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有效教學成為教學課堂上備受關注的教學形式,其高效的教學效果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有效教學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高效獲得知識、技能以及價值觀,獲取新知,提升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本文展開探討,分析其策略和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0-23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教育部對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緊扣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成了每一位數學教師研究的重點。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用更少的精力盡可能地提高學習效率,以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
1.有效課堂教學的特點
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而是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自主學習交流與合作而獲取新知。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線索是觀察、猜測、驗證和推理,同時準備相關的素材進行訓練。有效教學有四個特點,[1]分別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和目標;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教師有效指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按需指導”,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數學學習目標。總之,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就是一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展示個性的過程。
2.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必須擁有一個和諧友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通過創設各種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很快投入到最佳的思維狀態中進行數學學習,保證數學課堂教學的有趣、高效和成功。
(1)營造民主自由的課堂氣氛。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師為學生提供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是其應有的責任,有助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隔閡,更快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傳統課堂教學是“一對多”“一刀切”的課堂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沒有相應的互動與交流,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都比較低。有效課堂則主要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采取有效策略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教師加強自身的教學方式創新,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活動,創設情境,展開教學,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營造民主、良好的學習課堂氛圍。[2]例如,教師在教學前先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把一張厚0.1mm的報紙對折30次,最終的厚度是多少?這時候學生會親自動手,將一張紙進行對折練習,課堂氣氛會隨之活躍起來。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同時,教師再告知學生這個厚度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更高,學生便會感到詫異,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引導,共同分析,推導公式,h=a30=(2×0.1)×229=0.1×230(mm)=105(m),結果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米大。這種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的方式可以將一些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和趣味化,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2)創設發散思維的解題情境。數學課堂的教學除了要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培養外,更需要激發其發散性思維,而一題多解則是激發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手段。這種方法讓學生從一種題型融會貫通,充分發揮想象力和探索求知的精神,深入解析,有效研究。例如,教師提問“tana=—,tanb=—,其中a和b為銳角,求a+2b的值。”為了讓學生主動對題目進行探討與思考,教師應該適當進行引導,對已知條件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再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引導,讓學生發現這個題型主要是考察學生對T(a+b)與y=tanx單調性這個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情況,逐漸引導學生先求出a+2b的正切值,再求具體值。只要理順了解題思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讓學生輕松學習,巧妙找出解題的奧妙,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規定,高中數學課堂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思考和探究來讓學生發現和創造問題,大膽創新,理順各類數學題型之間千絲萬縷的相互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巧妙設置,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主動創新,不斷培養創新意識,尋求新的處理解決方法。又如求過點(2,3)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這個題型的結果有兩個,學生容易忽略截距為0的特殊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課堂教學更應該注重的是找尋數學學習的規律及多種表現形式,要認真推導結論,思考解答方法,重視數學知識產生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3)實現電化教學的課堂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設備應用到了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順應潮流,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儀器與設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今的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點,如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讓學生課前在線視頻自學,使多媒體成為反饋評估的平臺,更能反映學生差異性的學情基礎,也使按需指導成為可能。同時課堂上通過投影,可以將物體的點、線、面投影的規律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分析幾何圖形中的各種元素在三面投影上的位置,比較三維幾何元素與二維投影之間的對應關系,當幾何元素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時,投影圖的對應投影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這種學習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點、線、面之間的投影規律,有助于相關知識的深入記憶,增強教學效果。總之,通過這樣的電化教學,可實現分層培養,同時使抽象、復雜數學問題簡單化,大大提高課堂信息量的輸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
(4)強化自我反思的教學環節。反思教學是有效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加強教學反思,能夠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學活動前的反思,對新理念、新設備、新學生的反思,對教學內容的反思,設置一些反思討論的教學環節,針對所學內容進行討論,讓自身自覺發現教學中的缺陷與不足,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集合內容時,很多學生對集合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教師就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反思教學:已知集合A和B,A={1,x,x2-x},B={1,2,x},假設這兩個集合相等,x的值是多少?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實際是對學生關于集合元素基本性質掌握程度的考察:每一個元素都具有獨立性和唯一性,但是學生往往很容易忽略集合元素的互異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答題的時候,應充分結合反思性教學的要點,解答一步,就讓學生從頭進行思考,找出是否有遺漏的問題,那么集合元素的互異性就會在反思中體現出來,當x=2,x2-x=x和x2-x=2,x=x,前者和集合元素的互異性存在了明顯的沖突,可以將其排除,于是學生很容易就能解出x=-1的答案。
總之,高中階段是學生時代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而這一階段的數學教材內容相對而言較為枯燥和乏味,理論性和針對性都比較強。而有效性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則能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大限度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作為高中數學教師,首先必須讓教學的課堂氛圍輕松活躍起來,將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不斷激發數學學習興趣,釋放壓力。教師應設置適合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引導類題型,充分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具藝術性、智慧性的高中數學教學,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水平,以實現教師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常金明.淺析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17):4-6.
[2]許 敏.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