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1-12
新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第三個“課程基本理念”進行了修改,把“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改成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因此,指導學生在體育課堂“學會學習”,也就成了老師們在體育課堂必須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在小學體育課堂,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會體悟,學會評議?在教育理論和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筆者找到了四個途徑。
一、在反復練習中學會體悟,學會評議
教學“投擲沙包”,先要給學生進行投擲的機會,讓學生先進行投擲的嘗試練習,在練習投擲的過程中體悟動作方法和進行評議,這樣的體悟和評議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生實際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評議”和“體悟”,就是在一種具體的實踐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因為具體可感,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夠有效促進新舊經驗的改造和改組,順利掌握練習的動作。
在練習中進行體悟和評議,學生就變成了課堂學習的主角,要練,要評議,要體悟,教師僅僅是以一個成員的身份參與到練習活動之中。
二、在最近發展區中學會體悟,學會評議
對于教學立定跳遠,學生體悟的、評議的不是現有的原地跳躍能力,也不是最終要達成的立定跳遠的熟練技能。教學立定跳遠,教師要在現有的跳遠能力和熟練的立定跳遠技能之間尋找一個教學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高于現有跳遠水平,而且能幫助學生向熟練的立定跳遠動作技能發展。我制訂的教學出發點是預擺、起跳、騰空和落地。預擺、起跳騰空、落地三個教學點就處于最近發展區中。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進行預擺、起跳騰空、落地的練習。在練習中,我著力引導學生體悟和評議預擺的動作方法、起跳騰空的動作方法、落地的動作方法。學生在體悟和評議中,發現了正確的動作方法,也發現了錯誤之處,在不斷矯正動作方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立定跳遠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比如,側重練習自己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體悟和評議,發現不適,不斷反思、調整、修改和完善,這樣的教學充滿了個性,更有針對性,使得教學能夠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在不斷發現中學會體悟,學會評議
教學拍毽子,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練習,一邊體悟,在體悟中發現拍毽子的動作方法。也可以請一位同學示范或者相互觀察,然后評議,在相互評議中發現拍毽子的動作方法。教學墊排球,可以先進行師生示范,然后引導學生評議,發現排球墊球的幾個動作要領: 插—夾—提—移—蹬—跟,然后引導學生嘗試各種方式的墊球練習,在反復練習中體悟,在體悟中評議,深刻感受幾個動作要領,探索做好幾個動作的具體方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體悟和評議的過程,也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的是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在自我建構中學會體悟,學會評議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編仿真生活情境或者童話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動作,體悟、評議動作方法。體育動作技能的學習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體育的意義和價值,體育學習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就好像是在生活中學習健身的本領,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實現有意義的自我建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體育的要領。
如教學內容是大步走,那就可以在學校操場上或利用校園自然環境設計上學、放學走路的情景,可以適當地用一些表示家、路、學校的標志,再引導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一邊大步走,一邊體悟、評議大步走的動作方法。再如教學內容是前滾翻,那就可以設計站在高處跌倒用前滾翻自救的情景,或為了躲避別人的進攻用前滾翻避讓的情境,為增強情景的氛圍,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有關的圖片、影視內容等,有了這樣的情境,學生的體悟和評議就有了真實感,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如學習低單杠,可以先組織觀看猴子在森林里蕩秋千、攀枝前進的畫面,再借助頭飾等教具的使用,引導學生做小猴子,學習小猴子蕩秋千、攀枝前進的動作,讓學生在玩中進行體悟,在玩中進行評議,掌握低單杠的一些動作方法。
學會體悟,學會評議,需要在反復練習中進行,需要在最近發展區中進行,需要在不斷發現中進行,需要在自我建構中進行。這樣的課堂學習過程,遵循了教育教學的規律,因而是高效的體育課堂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