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4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1-12
一、多鼓勵、少批評,善用近因效應
孩子就是孩子,貪玩是天性。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有時候看著真是讓人火冒三丈,但是又不能爆發出來,實在令人頭痛。開學初,我無意中使用了近因效應進行管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劉同學,以前一貫散漫,屬于較早進入老師視線的學生,是上課時的重點關注對象。近來因為他的特殊表現,讓我刮目相看。三年級的小朋友剛接觸信息技術課,很多孩子一開始上課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小劉卻很快接受了,還能充當起小老師的角色!我對他大加贊賞,而他似乎也體會到了被表揚的榮耀感,接下來一段時間,無論上什么課都明顯自律了許多。做科學實驗時,我作為獎勵,邀請他到演示臺來,和老師合作演示實驗。他受寵若驚,細致地協助我成功地完成了實驗。我又不失時機地在全班同學面前把他的遵守紀律、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做好記錄等優點一一都指出來,讓同學們也都看到他的進步。看著同學們快樂合作、專注實驗的樣子,我驚奇地發現,這些孩子們還是挺可愛的,并不是真的那么招人煩。
二、談條件、定目標,巧用獎賞效應
比如在始業教育和后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強調一點:要做實驗可以,但是前提條件是必須先自覺遵守紀律。如此一來,在實驗的誘惑下,小朋友們個個都自覺聽講,偶爾有誰忘記了,馬上會有同組的同學小聲提醒他。每次分配實驗器材,也是請表現好的組優先領取、優先開始實驗,別的組要想擁有這樣的特權,必須遵守紀律……這種良性攀比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再比如每次科學記錄寫得工整、正確、有自己獨到見解并且遵守紀律的孩子,我會在批改時在成績單上加上兩個不一樣的符號,“+”代表守紀律,“☆”則表示記錄質量高!累計得滿3次的可以兌換為一顆大星星,滿十顆大星星就可以掛上一枚金牌。雖然不是物質的獎勵,但是孩子們每次都會為自己得到了幾顆星、幾個加而高興或難過一番。只要孩子們達到了預定的目標,老師就會給他們相應的獎勵,決不食言!所以,我們班的小朋友總是樂呵呵的,他們大概是在想我的哪些優異表現又可以換一枚金牌了吧!
三、常復習、多鞏固,戰勝遺忘效應
孩子的特點就是學得快,忘得也快,這也是符合艾賓豪斯遺忘曲線規律的,這就要經常復習。
針對這一方案,我跟學生們約定: 每次課前來個五分鐘提問,問題就是上節課學習過的知識點。回答正確的有加分,回答不完整的不得分,別人可以補充完整再得分,不會的則要扣分。所以,很多原來偷懶不做記錄的同學也開始認真記好筆記,防止在提問時慘遭滑鐵盧。當我們需要設計實驗方案時,也可以把這個過程轉變成一種幫助學生復習以前應用過的方案的機會。如在研究聲音的變化時,前一個實驗是研究音高的變化的,課外拓展是讓學生自己設計音量的變化,我引導他們借鑒音高的研究方案,想一想哪個條件需要改變,其他的條件要保持一致。很快就有學生領會并提出了相應的設計方案。這樣通過自己思考,不但理解深刻,而且還達到了觸類旁通的目的。另外,每單元學習結束后,我都會與學生們一起系統總結、復習過后,再來次小小的單元檢測,讓他們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也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學生就不得不把所學過的知識反復在頭腦中回放,記憶的效率大大提高,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齊動腦、出主意,刮起頭腦風暴
比如,在比較兩個不同形狀容器中空氣的多少時,按我們來想,比較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實在令人為難。但當同學們遇到這個問題時,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各抒己見,一下子想出了很多種方案!其中最讓人叫絕的就是稱重法。當成人的思維完全局限于怎么比容積大小時,孩子們卻想到了從重量變化中來遷移比較出空氣的多少了!真是不容小覷啊!
學習“點亮小燈泡”時,我要求學生要運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小燈泡連接起來,點亮小燈泡。很多小朋友嘗試了幾種方法以后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但有個小朋友卻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繼續潛心研究,想到了更多的獨特的連接方法。我請他當小老師,把自己的每種獨特的連接方法展示給大家看。同學們贊嘆不已,同時也暗下決心,提醒自己以后也要多動腦想出更多的方法,不能一知半解就滿足了。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還有很多很多, 有的看似陌生,其實早被我們試用過了。我們不妨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大膽嘗試,努力為師生創造出更快樂的教與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