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有著非常強大的功能,在農村的數學課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不但能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教學效率,還能提高學生自我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其應用的日益廣泛,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已成為該領域的重點推廣領域,這對農村孩子的自主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數學課堂;有效;信息技術;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0-21
在我國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資源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都要思考的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逐步深入農村教學課堂中,如何讓學生自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是教師培養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尋找符合自身學習方法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農村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現狀
1.教學上過于依賴教師,學生缺乏自主運用的能力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我國廣大農村小學已經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各個小學學科有效結合的教學改革,很多小學都配置了多媒體教學硬件設備和相關器材,雖然在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數學作為學生學習各科的基礎學科、工具學科,由于其嚴謹的知識系統性、結構性,從而使其成為與眾不同的一門重點學科。所以將數學的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緊密結合,探索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中的運用方法與形式,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1]數學是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必須保證自身對實際教學工具的充分運用,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公式。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直接根據課件內容進行講解,省略掉過去在黑板上詳細列公式進行推導這一過程,也不引導學生通過親自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導致學生的自主運用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2.教學觀念相對落后,缺乏對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應用的認識
雖然我國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已經開展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活動,但一些教師對技術與課程整合工作缺乏認識,僅僅將其當作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對教師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轉換不成熟。如盡管結合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對數學知識進行演示,但依然以傳授知識為主,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3.教師信息技術素養不高,教學形式單一
我國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要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是當前社會與科技的需要。但當前農村教師整體素養不夠高,信息資源在課堂的教學中無法得到更大價值的發揮。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大綱的四大模塊都與圖形有關,一些教師在進行資源整合時由于信息應用技術掌握不全面,無形中增加了教學負擔,無法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此外,還有一些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只應用技術軟件中的設置計劃安排教學,教學能動性較弱,也就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措施
1.運用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形象[2]
小學生由于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原因,他們對新鮮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感性;再加上一些小學生處在農村的環境中,各種客觀因素限制了他們對新事物的認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能從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快捷領悟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線段、射線、直線”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作圖功能將抽象的圖象直觀地展示出來,借助具體的圖象,使學生對直線、線段和射線產生初步的認識,同時觀察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又如,在學習“圓的畫法”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畫圓,學生通過了解圓的定義,就會明白圓是怎樣形成的,借助多媒體手段,數學課本中很多抽象的知識就會化抽象為具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術,突破學習難點
小學數學課本中有很多抽象數學概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加之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較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操作起來就比較費力。盡管教師在課堂上會對重要的知識點多次進行詳細講解,但學生在課后的練習和考試中經常會出現問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并沒有將知識真正掌握,學習過于被動,沒有親身參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數學要聯系實際,因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3]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并盡可能地把數學知識沿用于生活當中。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教學之前要準備好與圓相關的教學素材,學習知識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與圓相關。回到教學課堂上,教師提出生活中與圓相關的物體的舉例問題,這時候學生會回答圓桌、杯子、足球、籃球等,但由于農村學生的見識受限,閱歷不足,所以課堂上必須主動搜索出更多之前沒見過的圓形物體,在搜索、觀看的過程中,學生才能逐漸掌握圓的基本特性,課堂氣氛很容易活躍起來,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
要想改變過去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枯燥無味的模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創設多種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挖掘自我學習能力。小學生正處于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如果課堂上教師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那么很容易引起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會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因此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其自主開啟自學模式非常重要。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去感受三角形的性質以及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各種自行車的車架,即便自行車的車型不同,但每一個車架都是三角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的運用。那么除了自行車車架,還有什么也能證明三角形的穩定性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學生要通過多媒體親自查閱資料,如照相機的三腳架、埃及金字塔、一些三角形梯子等。有的學生會在查找資料的同時對埃及金字塔等產生濃厚興趣,隨即了解生活中更多接觸不到的新鮮事物,這樣的生活情境創設無疑又衍生出了更多的情境,不但讓學生消除了關于知識點的疑慮,還能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村小學進行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并不是單純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數學教程之中,而是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整合信息技術資源,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深入學習信息技術的運用,牢固掌握數學重點難點知識。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輔助手段,的確為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我們在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前提下,也必須進行認真思考,如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技能,使其充分與數學教學真正融合,為數學課堂教學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文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劉晨旭.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3]馬麗萍,楊海茹.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現狀分析[J].軟件導刊,2014,(4):171-172.
[4]許福年.整合助課改發展求高效——淺談信息技術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有效教學[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