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是企業和學院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徑,是在市場激勵機制下參與競爭、提高競爭力、走向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的過程。校企合作辦學對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幫助,對獨立學院的成長和持續發展起著推動和促進作用,對緩解參與校企合作企業的招工難問題及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幫助。但這種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著重分析了該合作模式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獨立學院;校企合作;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1-02
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當前獨立學院紛紛走校企合作的辦學道路。校企合作的基本內涵是 產學研相結合,多方參與;實現途徑是產學結合、 人才培養;預期目標是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
一、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
1.校企互動式模式
這種形式主要由企業向合作院校提供實訓基地、設備材料、技術支持等,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方在合作過程中全方位參與,一體化管理。通過互聘制度,企業指派優秀的專業人員參與院校的教學管理,這不僅使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升,也為企業的品牌價值及長遠發展提供動力。
2.“訂單式” 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培養也叫“人才定做”,是一種常見的校企合作形式,它是指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參加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一起組織管理教學與人才選拔,使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后直接就業,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實踐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實現校企互利。
3.校企合作特色班
舉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特色班,是獨立學院在對社會人才需求的準確把握和畢業生就業流向深入分析基礎上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的是讓學生在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中,培養其實踐和創新能力。對獨立學院而言,校企合作特色班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嘗試,它改變了只有課堂教育的單一形式, 把課堂帶到企業,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企業也獲得了必要的人才資源與經濟效益。
二、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1.校企職責劃分不明確
據相關研究表明,影響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校企雙方在權益和責任等方面的權限沒有進行明確劃分。因此,為了新時期校企合作的有效推進,應充分利用第三方機構或是校企合作的管理機構,對合作中權益和責任的內容進行細致的約定和劃分,以鞏固校企合作的基礎,維持兩者的合作關系。
2.校企合作各方觀念存在差異,合作缺乏積極性
在國外,合作的雙方目標明確,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而在我國,合作雙方的觀念差異主要表現在責任和利益上。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經費支持;企業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識,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沒有把人才培養融入到企業的價值觀中,責任意識淡薄,和高校在人才培養這一共同目標上沒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因此,企業要積極配合學校制訂和實施培養方案,并指派優秀技術人員參與課程教學和技術指導。校方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更多地征求企業的意見,在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上,把市場和人才培養的長遠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加強與企業的交流。
3.校企合作的有效運行機制尚未成熟
目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不能夠滿足高校和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大多數企業認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單純的人才選擇和實習基地的建設方面,這種短期的、不規范的、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低層次合作缺乏保障和基礎,很難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和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要利用獨立學院的專業教師和人力資源優勢,和企業共同創立集人才培養、產品研發于一體的經濟實體,通過市場經濟杠桿作用把雙方的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型、長效型運行模式。
參考文獻:
[1]沈 言.職業教育發展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2]宋 麗.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積極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
[3]黃素梅.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
[4]許艷菊.基于校企合作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