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時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針對現在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方向的人才培養現狀,構建了一個新的教學體系,并探討了此體系在人才培養上的重大意義。本文從模具拆裝、基礎知識灌輸以及模具產品設計等方面討論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模具方向新教學體系的構建,實踐表明,該體系有助于學生迅速適應新時代企業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新技術應用能力的需求。
關鍵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新時代企業;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TG76.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1-06
新時期背景下,許多企業都面臨招不到“可用”人才的尷尬處境:大多高校畢業生都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能力。這種現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在這個新的時代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是依靠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來活躍市場,這便要求企業員工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以及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高校人才培養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1]
所以,高校給予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應該包括理論基礎與創新能力,兩者缺一不可。有的高校過于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理論基礎才是創新的本源(正確的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錯誤的意識是人腦的主觀想象);也有的高校實行“填鴨式”教育,主要以課程教育為主體,忽視了實踐創新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本文以南京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中模具方向的人才培養為例,構建了一個新的教學體系,該體系將理論基礎培養與創新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實訓教學為基本方法,培養新時代企業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
1.新型教學體系的構建
新型教學體系的核心是實訓教學,模具實訓教學是理論教學結束后進行的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為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新技術的應用能力,[2]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模具的結構,進而培養學生的模具設計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創新便是主觀臆測。實踐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完成模具結構設計、三維造型、成型過程CAE模擬、模具型腔模擬加工、數控機床加工等環節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整套模具的設計與制造,并結合生產實習,到企業參觀實際的應用,進一步強化和鞏固課堂理論知識。
本文結合南京工程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進行研究與討論,學院設有模具陳列室、現代技術制造中心、CAD/CAE/CAM實驗中心和材料加工實驗中心等。材料加工實驗中心擁有數控銑床、三維激光掃描儀、線切割機床以及臥式加工中心等設備,為模具專業新型教學體系的構建奠定了物質基礎。依據現有的試驗條件,在新時代企業的需求下,從模具拆裝、基礎知識灌輸以及模具產品設計三個方面構建新型教學體系。
傳統教學體系中,通常將實訓教學安排在理論課之后,這種教學體系雖然可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基礎理論知識,但是較為枯燥的前期理論教學通常難以讓學生接受,或因為無法理解而放棄理論知識的主動吸收。如圖所示,在新的教學體系中,我們將模具拆裝實訓教學作為基礎理論知識灌輸的基礎。這種倒置的教學體系,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去學習新的知識。我們要求學生能夠完成模具陳列室中每套模具的拆解與組裝,這個階段通常要花費模具課程的二分之一學時。有了前期拆裝實踐作為基礎,后續理論學習將更加容易,學生能夠自主地帶著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來主動吸收理論知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期的實訓促進了基礎知識的構建;反之,基礎理論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前期實踐的理解。因此該學習過程不但節約了課時,而且讓理論知識更為扎實。
在這三個環節中,教師和學生都起著關鍵的作用。模具拆裝實訓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拆解與組裝過程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而老師可以及時地解答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產品設計環節往往配合企業實習參觀,讓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更全面,讓學生設計的模具直接與企業產品掛鉤,這樣有助于學生在高校學習中提前感受企業的工作氣氛。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主要起著引導的作用,而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結合扎實的基礎知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2.新型教學體系對授課教師的要求
授課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水平以及工作態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基礎理論的掌握、創新意識的建立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培養出符合新時代企業迫切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成為重中之重。
(1)授課教師應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將理論與生產結合在一起,這樣有利于隨時掌握企業的現狀與需求,從而及時地對學生的培養方案做出調整。
(2)授課教師應加強知識面的擴展,不能局限于課本,要能夠跟上學生的節奏。授課教師所教知識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網絡的發展會讓學生知識面更為廣闊,如何更加全面地引導學生,便成為新時代高校教師所面臨的新挑戰。
(3)授課教師應能同時進行多門課程的講授、熟悉操作多種模具設計軟件以及多種加工設備,新時代人才的培養是綜合性的,課程之間會有很大面積的交叉,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融會貫通,從而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
3.新型教學體系取得的效果
新型教學體系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科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創新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新型教學體系的效果從畢業設計與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筆者經調查發現,此專業學生能夠很快適應新時代企業的節奏,且基礎知識扎實,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創造力。
模具專業新型教學體系的構建無論對于學生新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還是對于學科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模具專業學生對新時代企業的適應能力。通過教學檢驗,學生扎實地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與新技術運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l 預期的教學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模具專業教學體系也應與時俱進,應在市場調研及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合作,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為高能力模具專業人才的培養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駱俊廷.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0,(33):63-65.
[2]張 華,陳 杰.CAD/CAM實訓體系建設探討[J].裝備制造技術,2007, (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