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全的家庭財務規劃包含儲蓄、投資和保險,其中保險是基礎。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可以防范不確定性風險的發生對家庭帶來的財務沖擊,是家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保證。
顯示中,保險產品的配置被嚴重忽略,66%的家庭在保險產品的配置比例上不到10%,遠低于標準資產配置方案中的10%至15%的黃金比例,這意味著這些家庭的財富安全面臨考驗。
家庭配置人壽保險:為誰買、買什么、買多久
而立之年的張偉在濟南從事商貿工作,年收入15萬元,現為部門主管,未來收入還有上升空間。愛好旅游,沒有特別擅長的投資渠道,也沒有太多的時間打理錢財。目前存款5萬元。他的太太28歲,年收入10萬元,稅務師,收入穩定。兩人育有一子,3歲半,正在上幼兒園。5年前,他們通過按揭,購得房產一套,這幾年通過幾次提前還貸,還欠貸款36萬元,月供為3000元,基本上用單位的公積金可以覆蓋。一家三口必要的生活開支每月需4000元。夫婦倆均有社保,沒有任何商業保險。
依據保險的“雙十”原則,張偉家庭必要的保障額度為250萬元,其中男主人的保障額度為150萬元,女主人的保障額度為100萬元。這250萬元的家庭保障額度,可以由意外險、重疾險、養老和定期壽險等組成。
因此,保險規劃師建議男主人考慮5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帶分紅,有病看病,無病養老。剩余100萬元的風險缺口,在考慮意外險、養老等需求后,全部由定期壽險實現。比如50萬元的定期壽險,可以覆蓋房貸的風險;建議女主人考慮3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可以考慮消費型或者返還型產品。剩余70萬元的風險缺口,在考慮意外險、養老等需求后,也可全部由定期壽險實現;建議寶寶優先考慮1萬元的意外險,然后是1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再根據對寶寶未來的大學教育規劃,確定教育險的年交費額度。上述案例體現了一個完備的保險規劃過程。
家庭配置人壽保險,最重要的是先確定“為誰買、買什么、買多久”三個問題。

作為家庭收入的頂梁柱,家庭中青年要承擔照顧老小的責任,所以,大人保障應優先于老人與孩子。對于小孩,之前有統計過,工薪家庭30%-70%的資產都用于孩子教育支出,所以教育金險種,作為對教育金的強制儲蓄,也是很重要的。
而在選擇保險產品時,管雪梅按照優先級順序,介紹了意外險、重疾險和定期壽險?!耙馔怆U,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建議家庭成員人手一份。而重疾險則能在確診大病時,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減輕大部分經濟壓力,也能彌補因為生病而耽誤的收入損失。另外,職場菜鳥、家庭經濟支柱、有貸款的人也可配置定期壽險,與意外險和重疾險相補充,作為退休后養老金的有效補貼?!?/p>
“買多久”則指的是保障時間,她認為,不能盲目認為時間越長越好。從個人收支能力來看,收入能力強,可以考慮一次性繳清;從保障利益來看,選擇中長期繳費更劃算,減少了資金占用的成本;而從投資保障的需求來看,并不是購買完就一勞永逸,每隔3-5年,要檢視個人保單配置金額,確保保障金額能夠覆蓋風險發生的損失。
家財險、責任險和意外險:一座房子里的安全“金鐘罩”
“中國的保險業起步較晚,雖然過去十多年間車險和壽險業務迅速發展,但是市民對于個人和家庭的財產保險的意識依然有待提高。”濟南保險業內人士的一句話點明了如今保險業發展的窘境之一。
購車買車險已經成為共識,同樣是大額支出的房子,樓市的火爆帶來交易量和交易金額的不斷攀升,家庭財產保險的銷量卻沒有相應提升。由于房屋本身足夠堅固,坍塌等房屋損壞的情況極少出現,因此不少人忽略了家庭財產保險的投保。
保險專家解釋道:“不熟悉保險的人或許對于‘家財險’的概念有誤解,認為自家房屋夠結實而不愿去投保,而實際上‘家財險’的覆蓋范圍包括但絕不限于自身房屋框架損失,通過一系列的附加險可以將裝修、水管爆裂甚至盜搶損失都被囊括在內。”
具體來看,以華安保險提供的家財險為例,一年300元的保費基本能夠覆蓋家庭財產可能遇到的大多數風險。如果選擇最低88元的投保方案,分攤到每月的支出甚至不足8元。
不難發現,該家財險的投保方案中設置了一定的免賠額度,這并不是保險公司在“推卸責任”,恰恰是對消費者和公司的“雙重保護”。華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免賠額的降低意味著保險費率的提升;其次,投保人在購買保險也應該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日常生活中一些非常小額的賠償并不需要保險來保障,恰恰是超出我們經濟承受能力的保障才能凸顯保險的存在意義?!?/p>
在上述投保方案中,不僅有對自己和家庭財物安全的保障,更有對他人的保障。附加的第三者責任保險、監護人責任保險、寵物責任保險即是此類保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保險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很多人的保險“啟蒙”是意外險。小到路上的一顆石子,大到臺風,都可能會成為意外傷害的導火索,而意外險低保費、高保額的高性價比更是讓其成為許多人的第一份保險。
上述人士表示:“保險的本質是以小額的、固定的成本支出換來大額的、不確定的補償”,意外險恰恰完全符合了這一本質特征,因此其也成為了我們風險防范的基礎。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意外險有保障旅行安全的,也有保障交通工具安全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需要自行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航空事故發生后,航空意外險的銷量都會出現大幅提升。然而,飛機的失事率其實是交通工具中最低的,我們日常出行的風險更是無處不在,所以購買一份綜合交通意外險的保障范圍其實更廣。尤其是對于經常出差的商務人士,多次購買僅單次生效的航空意外險,和購買涵蓋了水陸空超過十種交通工具且保障期間更長的綜合交通意外險,后者的性價比可見一斑。
二孩時代的保險賬本
中央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出臺后,有理財專家測算了養娃成本:出生之前包括孕前檢查、各種營養素等花費為2萬-3.5萬元;出生到3歲階段,早教、奶粉、尿不濕等花費為9萬-27萬元;3歲-6歲階段,學費、興趣班等花費為10萬-20萬元;7-12歲階段,小學學費、興趣班等花費為9萬-20萬元;中學階段花費為8萬-45萬元;大學階段花費為15萬-35萬元;23歲之后若繼續深造花費為15萬-80萬元。養育一個孩子,總花費高達68萬-230.5萬元,這還沒考慮通脹因素。
不過,當不少家庭尚在因為經濟問題糾結時,保險業已開始挖掘商機?!岸㈦U”就是保險業創新的一個品種。隨著二孩政策未來進入實施,生育風險增加、家庭生活成本提高等將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類似“二孩險”等產品,提醒人們用保險來分散風險,規劃生活。
依據濟南本地某某保險公司推出的“二孩險”,投保條件是生育一胎后備孕第二胎且身體健康的女性,投保年齡最高可至45歲。該保險共有四款,對應保費分為200元、450元、600元和1000元四檔,基本涵蓋了孕婦的生育風險以及新生兒疾病。以600元保費的險種為例,保障內容包括妊娠并發癥住院醫療、新生兒重癥住院及手術醫療、嬰兒嚴重先天畸形等保障。其中,妊娠并發癥住院醫療可理賠1萬元,新生兒重癥住院及手術醫療可理賠1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出臺之后,保險公司火速推出“二孩險”,雖然有概念營銷的目的,但也反映出互聯網保險對市場反應之敏銳。對消費者來說,可以從自身實際需要出發,了解相關保險知識,選擇最佳產品。
很多成熟家庭渴望二孩,但對高齡產婦來說將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對此,保險人士表示,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選擇為員工購買團體補充醫療保險或團體高端醫療保險,其中可包含生育責任,尤其現在團體高端醫療產品可做到公立醫院特需、國際部,以及外資意愿和私立醫院等一站式服務,生育分娩過程可以提供全方位全程呵護。對于個人客戶,除了社保和企業、事業單位福利外,目前部分保險公司也都有孕期健康類的保險供客戶選擇。
保險人士認為,年齡的增長,會使女性在懷孕時易出現并發癥,且發病率增加,例如妊娠性糖尿病和流產。因為高齡產婦所面臨的風險比一般人都大,所以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對于高齡孕婦投保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建議高齡產婦在懷孕前提早購買保險。
另外,生育二孩對很多家庭來講就意味著支出增加了,多生一個孩子,家庭就需要多一份保障,作為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需要準備兩個孩子的教育經費、贍養老人等,承擔的壓力較大,因此對于家庭支柱來說,配備大病險、定期壽險以及高額意外險是必須的,以充分保障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保險專業人士認為,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對家庭頂梁柱的保險應有所上漲,其中意外險至少要100萬以上,大病保險也要20萬以上,定期壽險至少也要50萬,孩子的教育金保險可以細水長流,建議每年至少交費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