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李達,是一個秋陽暖照的上午,我們坐在她家中光線明媚的落地玻璃窗前,氣定神閑地喝了咖啡又飲茶,讓我不禁暗自驚異:在秋拍“戰場”已經硝煙彌漫的緊要關頭,這位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怎能如此心朗氣清?“還是很忙的,剛剛出差回來,過兩天又得走,說服那些經得起磨練的老藏家們把收藏幾十年的寶貝拿出來,還得我親自拜訪才行。”她講的是如今已成為純粹賣方市場的拍賣行業,所有拍賣公司都在爭搶那些大藏家們手中的“貨源”。“僅碰過幾次面的交情哪里夠?我跟他們中的有些人可是喝了10年的茶!”
從2005年與保利合作成立拍賣公司,到今天將它做成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成交額最高的拍賣企業,10年耕耘中,李達曾經忙到連日常的衣服、用品都只能在機場的商店里買。所以她之前買房子只看精裝修,恨不得直接拎包入住,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改造。直到4年前事業漸入佳境,生活中多了一些像今天一樣能夠自由支配的上午時光,李達才買下如今這座毛坯別墅,開始著手打造一個真正為自己而存在的家。“人生中,我特別相信水到渠成這個詞,所有你曾經的經歷,都是為你未來的路而做的準備。所以大方向對了,就不必急,功到自然成。”
也恰巧就在這時,她認識了TAOA的主創建筑師陶磊,對他設計出的那些線條流暢、充滿現代感的作品一見而傾心。作為男性建筑師,陶磊非常在乎空間的邏輯性和秩序感,他創造的空間關系總是層次分明,令人覺得呼吸都暢快。面對這棟擁有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以及前后兩座下沉式庭院的別墅,陶磊首先規劃出了清晰的空間布局和動線。由最下層的宴會廳、泳池和客房,到一層的廚房、客廳,再到樓上的幾間主人臥室,越往上走越私密。而戶外庭院的設計則更精彩,也更凸顯一種建筑思維。陶磊用銀灰色的玻璃鋼材料打造出一座長長的鏤空步道,讓它從一處下沉庭院的底部盤旋而上,連接起位于一層的戶外花園,又繼續延伸,最終降落到另一側的下沉庭院中。這座半繞著房屋的銀灰色步道,配上庭院中帶著大型雕塑的池塘和扶疏的花木,仿佛將整座建筑打造成了一座藝術館,雖然體量不大,但移步易景,處處見用心。
木調是貫穿整個室內空間的主題,地面、墻面、天花板、格柵,它有機地出現在各處,溫暖著大空間,也調節著小視線。比如木質的格柵,既有著木的堅實,又具備空間上的靈動,用不透明材質打造出半透明的效果,還特別親近東方人的審美喜好。陶磊讓它們出現在家中的各個區域,他形容這是空間中的“焦圈”——某種元素一定要在一個空間中完整地布局,形成視覺上的關聯和流動,不能用到一半就斷掉,這才能暗合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對“圓滿”的追求。而地上一層最初有很多小房間,陶磊將它們全部打通,再用木格柵區隔出客廳與門廳,讓每一處功能空間都變得簡化而闊氣,從而又回歸了中國人注重顯與藏的生活哲學。
“搭配空間的功力就像穿衣一樣,都是日常審美的累積。我看到過一些非常復雜的房子,單看里面每一件東西都很美,但太多堆搭在一起卻反而讓整體效果弱化了,哪件也顯不出來。”曾開過畫廊,又經營10年保利拍賣的李達,絕對算得上見多識廣了。如今她常用包容的心態來看待中國這幾十年急劇的變遷,和變遷之下人們對待審美與藝術的態度,一切美與丑、雅與俗、高貴與跳梁,都自有它們存在的原因,需要慢慢經由時間來轉化與洗禮,不是能急來的事。“我們從極端的封閉,到突然間開放,西方的好東西一下子進來,腰包也一下子鼓起,慌亂之下只好什么都吃下去。然而人只有變胖了,才能想到養生,開始選擇吃得更細、更有取舍。對待藝術也好,家居也罷,我們都在經歷一樣的過程。”
在工作中極富領導力的事業女性李達,生活中也是個非常果決的人。全家的家具,一大半來自一次去英國的出差。“那次正好碰上百年老店哈羅斯商場店慶打折,還全球免費郵購,我當即在寫意空間的展廳里買下了大部分需要的家具。”而家中的古董家具和藝術品,則多半來自拍賣場,其中還有幾件直接來自保利自己的拍賣會。不過即便是自己看上的拍品,李達也不會先行“霸占”。“藏家拿藏品來給我們拍賣,當然希望以最高價格出售,所以即使我想買,也得公平競爭,不能失信于藏家。”而最近李達還多了個秘密的購買渠道,那就是淘寶。迷上淘寶的她甚至拿出跟大藏家談判一樣的心思,一家一家地與淘寶店主聊,最終遴選出不少原創淘寶店鋪,填充了家中小件地毯、家具和燈具的空白。
屬馬的李達,自然喜愛馬的意象,家中的藝術品上也經常出現馬的身影。客廳中一座來自王瑞林的銅馬雕塑特別搶眼,幾乎起到了給周邊的空間定調的作用,李達為此配上了一系列的藍色沙發。“本來計劃把它放在戶外花園中的,現在卻正好成了屏風一般的空間隔斷,也算為藝術品賦予實用性了吧?”而客廳外一幅徐累的標志性畫作,駿馬半露,配上木格柵的半遮半掩,從那邊看過去正好與客廳中的布置相吻合。家中這樣的小機關,總能讓會意者會心一笑。
通過與陶磊的合作,李達越發堅信,好的設計師能讓空間變大,供主人暢快地呼吸、自由地棲居,而這其中的專業度,也要業主具有同樣的理解力才能實現。比如裝修過程中,常有鄰居反復來打探,最后忍不住發問:這里到底是什么人住的,怎么把地板都釘到了天花板上?是不是為了省錢?李達這時便會笑答:“對了,環保、自然和美都是相通的,精準而不鋪張,不用再拆再改,最終不就是為我省錢了嗎?”
而陶磊也從這個項目中收獲不少。李達的哥哥李剛裝修經驗豐富,做這次的工程監理盡職盡責,還總能琢磨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設計師實現設想。比如一層客廳休息區的水滴形壁爐,就是陶磊為這個家用鑄鐵材質量身打造的,經由李剛布置煙道和安裝后,排煙暢快極了,每當壁爐中點火燒柴,整個家都飄散著一片淡淡的果木香,卻毫無煙塵煩惱。還有下沉式庭院中陶磊設計的那方特別美的淺水塘,李達的哥哥在中心處額外下挖了兩米,這樣在北京寒冷的冬天里,養在水塘中的游魚便能到不結冰的深水區安然冬眠,省去了不少麻煩。這不禁讓設計師都感嘆:“又學了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