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樹斌案
最高人民法院決定依法再審聶樹斌案
新華社濟南6月8日訊 記者8日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人民法院已于6日決定依法提審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一案,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并于8日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聶樹斌的母親送達了再審決定書。
周刊注疏:
不論真兇是誰,逝去的生命都無法挽回,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我們能改變的,而且必須改變的是,不讓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刑罰,作為現代國家不得不存在的“必要的惡”,懲罰犯罪,維護秩序的最終目的是守護生命。如果我們沒有對生命的敬畏,沒有對程序的恪守,這種“必要的惡”就會成為每個公民的噩夢。
安全生產
山東通報萊蕪礦井困人事故
大眾網濟南6月7日訊 7日,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了解到,山東省政府安委會通報魯中礦業有限公司張家洼鐵礦發生冒落致5人被困的事故。該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暴露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周刊注疏:
我們渴求發展,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更舒適的居住條件等,從根本上講是為了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根本都是為了服務于人。沒有了人,發展還有什么意義?
便利店
山東啟動“互聯網+便利店”示范區建設
人民網6月3日訊 3日,“山東省暨濟南市社區智慧便利店示范區建設”啟動儀式在濟南舉行。山東省商務廳廳長佘春明表示,山東將在全省推廣“互聯網+便利店”建設經驗,爭取到十三五末,全省建設1.5萬家,為全省居民創造一個便利、安全、實惠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
周刊注疏:
當網購大潮席卷而來,很多年輕消費者發現,去大賣場購物的次數越來越少,但去便利店的次數卻有增無減。購物習慣悄然變化的背后,是走過20年黃金時代的大賣場業態逐漸褪色,小而美的互聯網+便利店成為活躍的下一代。
非遺
山東 200多萬人從事非遺產業
中新網6月7日訊 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7日介紹說,山東省2015年底共有各類非遺生產性企業和經營業戶92118個,從業人員232萬余人,年營業收入811.07億元。
周刊注疏:
非遺產業化至今仍是一個較有爭議的話題。民俗學者馮驥才曾表示:文化遺產一旦被產業化,就難免被按照商業規律解構和重組,經濟潛力較大、能成為賣點的便被拉到前臺,不能進入市場的那一部分則被擱置一旁,由此造成非遺被割裂與分化。
金融
金融機構“天晴送傘下雨收傘”
上海證券報6月8日訊 5月20日,國務院派出9個督查組,赴18省份督查,找出了民間投資增速下降的原因。談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財政部副部長劉昆把金融機構形象地比喻為“天晴送傘,下雨收傘”。
周刊注疏:
國務院的智囊成員姚景源說過這樣一段話:“現在中國沒有真正的銀行家,銀行家都成了收費家。因為銀行已變成了高速公路,把存款和貸款兩頭堵上,錢只要從銀行一經過,銀行就坐地收費。所以這幾年辦銀行的越來越多,穩賺不賠啊!”
毒地
全國“毒地”超百萬塊 修復市場容量超20萬億
第一財經日報6月8日訊 中國土壤環境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7日公布的最新測算結果顯示,目前全國污染場地數量在100萬至200萬塊,國內土壤修復市場總容量約為204729.2億元。
周刊注疏:
污染土地密集出現,毒性釋放可達上百年,尚不包括地下水的污染。未修復土壤的影響與危害很可能長達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致使環境污染,人體致病。而修復越拖延,投入的修復資金就越高,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本版數據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輿情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