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將鞏固所學語文知識,提升其語文素養。本文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概念及重要性入手,對其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與闡釋,對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提出一點淺薄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文閱讀
閱讀教學的概念較為復雜,一般認為,閱讀教學建立在將學生、教師與課本材料相互結合的整體之上,教師扮演指導角色,引導學生不斷訓練,最終達到提升閱讀學習者能力的目的。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初中語文教學開展的前提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現實卻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語文往往只重視教材教學,僅僅將語文學習視作答題的工具,而在人文素質教育上的表現幾乎沒有。而閱讀本身能夠大幅度地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水平。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從整體上來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具有以下重要性。
1.鞏固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中的真情實感,觸發其內心的感觸。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學習過程,而它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語感與對語文的敏感度。
2.適應教育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的應試考查中正在逐步加入課外閱讀元素,因而未來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與閱讀分析能力的考查將逐步進入考試內容,學會閱讀對于學生升學而言有著較大作用。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層面
具體來講,許多教師并不能真正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學方法也偏向“填鴨式”教學,忽視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此外,教師雖然會“教書”,但自身卻也是不閱讀的。這就讓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會只重視技巧,而不重視素養,實在難以真正提升學生能力;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進行規范的閱讀教學設計,往往給人一種“走過場”的感覺。
2.學生層面
學生在認識方面的問題與老師如出一轍,對閱讀不夠重視,只是死記硬背地學習。此外,一些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不高,因為在以往教學中習慣性地輕視閱讀,興趣也無從談起。而伴隨著學習壓力日漸增大,多數學生越來越難在意中考幾乎不考的閱讀知識。
3.教學層面
首先是教學范圍問題,閱讀教學往被局限困在對課本教材的閱讀中,而不會擴散到更寬廣的外圍中去。其次,閱讀評價體系的匱乏一方面使得閱讀的能力提升難以被看到,另一方面也很難針對現有的情況進行課程改革變得很難;最后,部分學校仍會限于自身教學設備的約束而無法開展完善的閱讀教學。
三、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的對策
關于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水平,主要目標還是在于提升教學效率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兩方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1.以課本為基礎,適當拓展教學范圍
課本上的知識是經過千挑萬選的,因而課本的基石地位不容撼動。在完成課本閱讀教學后,可以適當以開書單、現場拓展閱讀等形式擴大閱讀范圍,這樣可以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2.開展交流類型的閱讀教學模式
開展學習合作小組等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交流中領會閱讀的樂趣并完成閱讀任務,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3.進行批判式閱讀教育
“批判性閱讀”是建立在讀者特有的認知、經驗與審美情趣之上的閱讀方式。開展批判式閱讀能讓學生見解獨到,提高表達能力,同時還能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完善閱讀硬件設施
可以通過捐書和修建圖書館等方法增加學生的閱讀機會。此外,還需要對中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監控,盡可能提供優質的閱讀資源。
傳統觀點認為,聽、說、讀、寫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與切實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下,不斷探索閱讀教學方法與方向,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尚保葉.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4.
[2]常 虹.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現狀及對策探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3.